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高洁)还记得出现在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上的“张文中案”吗?31日上午,在国家二级大法官、审判长孙华璞的主持下,此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
改判消息第一时间就在各个新媒体平台刷屏,引发司法界与企业界的关注和讨论。实际上,这起案件在登上两高报告时就传递出明确的讯号——坚决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财富安全。
最高法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就表明态度,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再审3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其中直接提审张文中、顾雏军案。如今,直接提审、依法改判彰显了最高法不回避、不遮掩的鲜明态度,也用实际作为让企业家看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党和国家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决心。特别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这起案件的改判更显现出深远的意义,演变为一起具有标杆性意义的法治事件。
遥想当年,“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无罪释放一案为改革开放廓清了思想迷雾,“改革的春天”为民营经济发展打开了空间。今日,张文中等重大涉产权案件的依法纠正,对于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家精神也将具有重大示范意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相信更多企业家能够明白,改判无罪用法律保护、司法保护产权,是从法治角度、司法维度证明:国家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没有变,合法经营发展没有错,依法治国的决心决不会更改。
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可以在一些司法新表述中更准确地洞察时代发展推动司法改革的声声呼唤。新华社曾经将历届两高工作报告放入新华社“媒体大脑”中梳理发现,1980年以来,曾经出现在两高报告中的一些法律、司法名词消失了,比如投机倒把罪等;与此同时,更多的新表述、新名词出现在两高报告中,比如营商环境等词汇。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司法改革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对法律、司法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多的要求。
面对历史形成的涉产权冤错案件,唯有依法改判,才能让群众感受到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可期可盼,以及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所需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能够发力给力。也唯有积极发挥司法裁判对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维护和导向作用,才能让那些渴望创造价值的企业家们能够安心创业、放心投资、专心创新。
新时代里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一代人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从这起重大产权纠纷案件的改判经验教训中,我们似乎能够发现“声声呼唤”的声音更为紧迫,司法改革的脚步必须步步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正义的守护者们能够以司法担当、司法智慧来保持最大程度的专业、理性、客观、公正。也唯有如此,才能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越来越近。
原标题:司法网拍“凶宅”极具示范效应一套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豪华别墅以低于市场价800万的价格开拍,原来里面曾发生过碎尸案。近日,现代快报报道这一新闻后,全网总阅读量已经近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