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青岛“农民发明家”的“生意经”:沿一带一路开拓市场

2018-05-26 16:51:05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青岛5月26日消息(记者王伟)在青岛胶州农机圈,提起李志敏几乎无人不知。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发明家,他发明的辣椒去把机不但占据了绝大部分国内市场,现如今,还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好政策的东风,把生意做到了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家。

说起拥有8项专利,已经更新迭代到第12代的辣椒去把机,李志敏难掩心中自豪之情。作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胶州很多农民都和辣椒打交道,其中给辣椒去把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老李也不例外。他告诉记者,收购辣椒后需要先“剪把”清理,然后才能打包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但是依靠人工剪把不但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剪辣椒把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长时间剪辣椒指甲都会被辣掉。”李志敏说。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各种农机的普及应用,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这也让从小就爱“倒弄”机器的李志敏动了心思,“能不能研究一种能自动给辣椒去把的机器呢?”从2008年开始,李志敏开始了他的“辣椒去把机”发明研制之路。开始老李的想法很简单,认为要研制的机器和剃须刀一个原理,“外边一个罩,里边加上刀片,胡子进来以后削掉就可以了,辣椒去把也是这个道理。”看似简单的道理,实践起来却差点让他倾家荡产。为了购买制造机器的零部件,他把家里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但第一台机器出来后却是一个失败的产品。李志敏没有灰心,他用房产抵押向银行贷款160万元,继续着他的研发之路。“那时整天泡在机器零件中,拆卸组装,不停反复......”李志敏笑着说,当时收废品的和他成了好朋友,因为研发失败后,很多零件只能当做废铁卖掉,他成了那几家废品收购站最大的“客户”。

  

五年的研发之路走来,制造的失败机器达到了上百台,但坚持让他在2013年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在2013年6月,最新一台机器问世,经过试产,所有指标都达到了出口要求,李志敏终于成功了!他还以女儿的名字为机器命名,“这台辣椒去把机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看着它诞生、成长。”

新机器上市后,很快在当地“辣椒圈”内传开了,凭借高效的作业效率,胶州的辣椒生产企业都换上了李志敏的辣椒去把机。李志敏感慨地说,凭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即将在青岛召开的上合峰会的东风,他把目光瞄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目前,他每年向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出口500多台套机器,出口额超过了5000万元。“借着国家的好政策,计划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继续寻找商机,我也想到所有机器出口的国家去看看,当了一辈子农民,也出去开阔一下眼界。”李志敏心中的“生意经”越发清晰。  

关键词:乡村振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