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有了“归属感” 增添“获得感”——基层妇联组织改革激发巾帼力量展示女性风采

2018-05-25 17:11:2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题:有了“归属感” 增添“获得感”——基层妇联组织改革激发巾帼力量展示女性风采

新华社记者黄小希、滕沐颖

屋外,日头正高,由地下闲置仓库改装的文体活动室却宽敞凉快,社区舞蹈队队长张秀兰正带着爱好者们在这里排练舞蹈……这是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大北街道北苑社区普通的一天。因为有了可供跳舞、健身、下棋的文体活动室,居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文体活动室的“诞生”,得益于北苑社区妇联组织的“壮大”。在覆盖全国的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热潮中,北苑社区妇联由过去只有5位执委增加至15位执委。这些执委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有凝聚力、号召力的女性代表。新力量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社区妇联工作的“触角”。为了让妇女群众充分“发声”,北苑社区妇联还于2016年9月成立了妇女议事会。

张秀兰正是北苑社区妇联执委中的一员。她提出社区没有舞蹈室的问题,并了解到社区里有闲置仓库,于是向社区妇联建议解决姐妹们的活动场地问题。经过妇女议事会商议并报相关部门批准后,2017年6月,文体活动室改建项目启动。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外,社区妇女议事会的成员们忙前忙后,大伙儿拉赞助、筹捐款,细心跟踪施工全程,关注点滴细节……充分调动妇女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对妇联组织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

当一个拥有民乐室、舞蹈室、乒乓球室、健身室等功能区域的文体活动室呈现在社区居民眼前,人们伸出了大拇指:“咱们社区的女同胞们能张罗这么大一件事儿,真了不起,让大家都跟着受益!”

发生在北苑社区的故事,是近年来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的一个缩影。“一间房子一个牌,一张桌子半个人”曾被用来形容基层妇联组织力量薄弱。为提升基层妇联组织工作能力,构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工作新格局,全国妇联启动了“会改联”改革,推动基层妇联组织模式由村(社区)妇代会向妇联“升级换代”。

由“会”到“联”,一字之差的变化,带来的是对群团工作“热在机关冷在基层”困境的突围。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充分吸收辖区内优秀女性代表参与妇女工作的做法,让基层妇联组织真正向妇女生活的最小单元“扎根”。

新疆阿勒泰市喀拉希力克乡布条铁列克村今年2月底进行了“会改联”试点改革,从全村334名妇女中选举产生第一届妇联执委。玛如扎是入选的12人之一。

像村里大多数妇女一样,32岁的玛如扎是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在乡亲们眼里,她持家有方,待人宽厚,善于协调邻里关系、化解家庭矛盾,是参与妇女工作的一把好手。

虽是兼职委员,没有劳动报酬,玛如扎对自己的工作有着一种使命感。她注意到,越来越多青年外出求学、务工,乡村风貌有了明显变化。“最直观的是,妇女愿意走出家门,创业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于是她提议,村妇联要多组织培训,让妇女们掌握基本语言能力和劳动技能,进而普遍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妇女群众在哪里,“娘家人”就把关爱送到哪里。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悬挂统一标牌、有固定活动场所、有健全管理制度、持续开展丰富活动的“妇女之家”,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广大妇女群众身边的“家”。

近年来,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的情况,各地各级妇联积极加强商务楼宇“妇女之家”的建设力度。

作为一家建在商务楼宇里的“妇女之家”,“‘沈阳天地’妇女之家”成立不到一年,就在楼宇的女性群体中不断做大“朋友圈”,增强大家的“获得感”“参与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女企业家“巾帼学堂”微课、读书交流等活动,在冰雪天气组织大家走上街头为一线环卫工人送去慰问品等……“妇女之家”潜移默化地传递正能量、激发正能量。

“我能感受到身边女性朋友的变化,大家越来越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展示自己向上向善的精神风采。”“沈阳天地”商务楼宇妇联主席崔扬说。这个成立于今年4月、由11位执委组成的妇联,是沈阳市首个商务楼宇妇联。从拥有活动的阵地到成立自己的组织,一个商务楼宇中的妇联组织建设速度,折射全国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的蹄疾步稳。

来自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51万多个村和社区、3.3万多个乡镇完成“会改联”改革,新增妇联执委近560万人,有效解决了工作力量“倒金字塔”问题。

从“单兵作战”走向“团体作业”,改革,正让基层妇联组织联系广大妇女的“纽带”更紧,“桥梁”更宽。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