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庙仙乡贫困户共参加了两次短期脱产学习、两次“下乡入村技能培训”,受益村民100多人。在该乡党委书记吴士军看来, “这种培训让贫困户学到了增收技能,比单纯给钱给物更有价值;培训还宣讲了政策,有利于基层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
“职教扶贫”在贫困户中催生了一批“专业户”。东铺镇的“花老板”张志勇,尤店乡的“菜师傅”时胜和、莽张镇的“虾媳妇”陈玉娟……他们在参加培训后分别通过种养花卉、蔬菜和小龙虾,迈上了脱贫路。
能人带动: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除通过“送教下乡”提高村民增收本领、鼓励自主创业脱贫外,罗山县还注重与当地企业对接,为致富能手输送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手,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为调动村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罗山县在“职教扶贫”上实行财政全额买单。无论是到县职教中心参加脱产学习,还是在家门口接受实用技能培训,对贫困户均实行费用全免并发放小额补贴。2016年以来,县级财政已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此项工作。
记者在罗山县职教中心采访时,正碰到李师傅带着几个学生在实习车间装卸车辆转向器,他们边操作边交流,兴致盎然。目前,职教中心共有学生25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100多人,学校与县里扶贫产业项目建立了校企合作,畅通了学生就业渠道。职教中心负责人陈有钧说:“由于专业设置对路、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生供不应求,还有些学生回乡创业成了致富带头人。”
“90后”姑娘罗娜就是职教中心的毕业生。2014年她在老家子路镇李楼村办起了“金风家庭农场”,去年开始在流转的上百亩水田里实行“稻虾共作”,每亩纯收入可达两三千元,是单纯种田收入的四五倍,今年已收益10多万元,还带动了160多个贫困户增收。
因妻子多年卧病在床、曾经“对生活看不到希望”的周党镇朱楼村贫困户黄义超,如今已是灵山茶叶公司高薪聘请的“土专家”。他参加过两次县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初步学到了茶叶种植技术,后来又被公司送到浙江大学学习3年,现在每月工资4000元。
“以前乡亲们只懂得种田,却不知道怎样种茶,县里组织的培训帮了大忙。懂得种茶的贫困户越来越多了,公司的茶也越来越好,扩大了种植面积,需要更多的人手来帮工,增加了大家的收入,让老百姓掌握真本事比给点钱物要管用!”说到这些年的变化,黄义超有些动情。
目前,罗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大半实现脱贫,正在加快摘帽步伐。县长汪明君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教扶贫变‘输血’为‘造血’,不仅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这一紧迫任务,还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记者王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