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特写:看,他们助“鹊桥”连接地月

2018-05-21 19:46:1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2月至5月这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内,地面测发控系统参试队员一直在路上。长四丙火箭总指挥樊宏湍说,此次发射是八院运载火箭首次参与探月工程,自2015年接到任务起,八院就全面策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质量在我手中,绝不使探月征程误点”。

“最小的点”也要有“最强的长”

高强度工作中,一丝一毫都容不得马虎。强制检验点“点长制”是八院运载领域强化质量管理保成功的一项特色工作。

此次发射中,长四试验队针对43项强制检验点设置了13名点长,确保各强制检验点关键测试和操作执行到位。每位点长对每项强制检验点的关键点进行深入研究,将每项工作分解到相关岗位,确保“不带问题上箭,不带隐患上天”。

首次执行探月任务、首次在西昌发射、全新合练流程、多窗口发射……多个首次让这次的发射必须一百万分投入。长四丙火箭总师助理、01号指挥金益辉定期参加各系统推演会,箭上指挥姜微每天组织控制系统箭上岗位在发射塔架爬上爬下检查,二分队分队长、动力系统指挥何鹏指挥团队确保加注一滴不漏……

“我们提出,测试前状态检查到、测试中现象观察到、测试后数据判读到。”长四丙火箭副总师古艳峰说,在发射场测试操作过程中就要做到精准到位,准确无误。

  适应高密度发射的航天“青年突击队”

从1982年正式命名到现在,长征四号火箭已经30多岁。首次采用数字化控制系统、首个三级单层共底贮箱、双向摇摆伺服机构……一项项新技术在科技人员的手中诞生,一个个难题在艰苦攻关中突破。

最早是数年一发,到现在是一年数发,无论是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还是40摄氏度的高温,甚至是小雨雪天气,长四火箭均能正常完成发射任务。特别是近几次发射任务,平均间隔不足12天,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对长四火箭研制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任务需要,在人员配置上,针对总体设计岗位,在研究室层面淡化型号界限,加强不同型号相同岗位人员的共性能力培训;具体操作上,借助不断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发射基地与所本部的数据连通,加快数据联动速度,降低沟通成本。

如今,在长四型号队伍中,80后队员占到了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的老兵”。在众多的发射任务中,他们磨炼出每一个测试数据都认真研判、复核,不到数据准确可靠不罢手的“底线要求”,让奔月的目标从他们的手中起航。

关键词:火箭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