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5月21日电(记者毛振华)行政审批的“万里征程”,长期以来饱受诟病。作为全国首个设立行政审批局的地区,天津滨海新区秉承“让数据和信息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用1枚公章取代过去18个部门的109枚公章,并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全国,破解权力“碎片化”和“公章围城”等顽疾。
审批标准化犹如“车间流水线”
如何用行政审批瘦身提速的减法,换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加法,一直是处在开发开放中的滨海新区思考的问题。
4年前的5月20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成立。截至当年8月4日,仅实际对外服务的54个工作日中,该局就完成接件30387件,办结率达97.9%,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滨海效率”。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许春梅告诉记者,经过4年的常态运转,审批操作越来越标准。根据摸索出来的行政审批标准化操作规程,对审批要件、审批流程、审查标准、审批时限不断规范和细化。“事项规程”按标准操作,充分挤压自由裁量权。
为避免审批权过于集中,该局将“受理、审查、批准”分设,形成“单一窗口、全项受理,专业审查、团队支撑,严格把控、终身负责”的审批运行模式,审批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审批流程也更加科学。
同时辅以审管联动“四项制度”:审管互动信息交流制度、重点方面专项会商制度、审查员制度、观察员制度,让审批与监管紧密衔接,杜绝“两张皮”现象的出现。
109枚公章变1枚公章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大动作。原有109枚部门审批公章已被永久封存,收藏在了国家博物馆。
删繁就简推进服务规范化
“从向窗口递交材料,到领取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和公章,用了不到24小时。”说起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工作的办事效率及态度,办理完企业登记设立的祥恒瑞金属制品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璐连连用“想不到”来形容。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经贸商务处处长程俊霞表示,该局实施非主审要件“容缺后补”制度,绝不让群众一次次往返。“对已具备审批条件且主审要件齐全,只是辅助性申请材料不齐全的,申请人书面承诺补齐相关材料即可,通过先行受理,简化审批流程。”程俊霞说。通常情况下,申请人“一张申报表、一份承诺书”,要件齐全,可在1个工作日完成审批,最快的仅需1个小时。
有些事项分属不同领域,审批如何提速?针对民办学校设立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该局推出多项合一、联合办理。将分属不同领域的事项涉及申报材料重新整合,数量精简四分之一。一次性提交全部材料,两个部门同步并行审批,材料内部流转,一次性发放许可结果。
针对企业投资落户审批,推出“保姆式”服务。每个企业投资项目,从进入一体化审批程序开始,专员实行全程无偿帮办服务,辅导企业准备材料,对材料进行预审预核。
天津津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办理设立及相关股权变更业务中,时间要求紧迫。为此,新区旗下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局采取专人代理到底,全程跟踪服务。审批顺利完成后,该公司办理人员专门发来感谢信,点赞“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审批作风。
“淘宝式”服务让审批更便利
走进审批大厅,迎面接待的是专职帮办服务队伍,为申请人提供咨询、填写申报表、复印、扫描、传真、打印等服务。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前来领取审批结果的申请人,还能免费寄送审批结果。这些服务全部是由政府买单,无偿为群众帮办。
天津开发区还推出网办模式,让指尖上的审批更有智慧。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信息化负责人王硕说:“我们依托‘淘宝式’的信息化平台,将网办覆盖到网站、微信、微博甚至网络直播等渠道,增强审批服务的协同操作与互动效果。”
如今,办事人可像网上购物一样,自主完成行政审批的网上申报,追踪掌握审批进程,让审批变得更加简单、透明和准确。去年全年,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线上语音、文字、视频等方式增加了82.6%,证照快递等配套服务增加达300%。
便捷的审批服务还向街镇延伸,将红利覆盖更多人。在各街镇统一设立服务站,全面承担区审批局所有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的接件、受理和咨询服务的综合受理工作,实现了“足不出街镇”即可办理审批服务事项。
审批提速服务提质没有终点。“我们希望能在审批服务便利化、权力运行规范化上再推进一步,为真正打破行政审批的‘万里征程’做出表率。”许春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