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单霁翔冀故宫成“文化绿洲”:来了不想走 走了还想来

2018-05-18 12:01:0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资料图:故宫。记者 杜洋 摄

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在北京表示,这一主题的涵义,就是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

单霁翔坦言,想达成这些想法,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许多压力。比如,急剧增加的游客数量,就是避无可避的头一遭难题。

2002年,故宫游客首次突破700万人次;2012年又翻一番,突破1500万人次。“我就是在这一年到故宫工作的”,单霁翔调侃道,“如果客流量持续增长,一天涌入十七八万人次,那人们进了故宫,连地面什么样都看不清。”

为此,故宫开始实行“削峰填谷”计划。一方面,通过设置门票优惠、在淡季布设精品展览,引导游客自觉选择淡季参观;另一方面,实行全网购票,且每天限流8万张。

“我们这里,和平鸽常来访问,鸳鸯一代代繁殖,200多只野猫幸福地生活。工作人员每天五点半下班后,猫就精神起来了,站岗、巡逻、放哨,整个紫禁城一只老鼠都没有。”单霁翔说,希望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院,更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总之,初衷就是希望人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另一个吸引观众去而复返的方法,是持续扩大故宫开放程度。早年,故宫只开放全部建筑的30%供游客参观。这个数字在2014年增长到52%,此后持续增长,到2017,已经开放超过80%。

“如今,慈宁宫成了雕塑馆,东华门成了古建筑馆,宝蕴楼成了早期院士阵列馆。”单霁翔介绍说:“人们来到故宫,不是全挤在中轴线了。我们要继续努力,为每一个古建筑群作出合理定位。”

据统计,全国近5000座博物馆,共收藏了国家珍贵文物401万件。其中,故宫博物院收藏了168万件,占全国珍贵文物的42%。如何加大文物藏品保护并将其发扬光大,是单霁翔必须思考的问题。

2016年12月,“故宫文物医院”宣告成立。“符望阁墙上的一幅画70年前跌落,碎成几千片,被当时的员工包了起来,无法识别是什么作品”,单霁翔说:“今天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我们把它修好了,终于知道它是清代著名宫廷画家董诰绘制的一张巨幅山水贴落,使它起死回生。”

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手段限制,昔日的故宫博物院蒙着神秘的面纱。如今,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设备,一座和紫禁城同样辉煌的“数字故宫”,在虚拟的时空中与观众见面。

“我相信,它是全世界最好的数字博物馆。”单霁翔说:“我们创建了数字地图,1200栋古建筑的信息任你了解;有75000件书法可供临摹,机器还会精确打分;很多狭小空间现实中进不去,比如乾隆皇帝的三希堂,只有4.8平方米,但在虚拟现实里,游客可以进入。”

故宫真的“火了”。太和殿苍穹伞、“萌萌哒”雍正手机壳、瑞兽跳棋、神骏水果叉等一系列文化衍生品,席卷各销售平台;社交媒体上,故宫官方微博账号坐拥百万粉丝,几只猫、一场初雪,都能轻松成为热门话题,吸引上千万阅读量。

“我们将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大网站建设。”单霁翔期待能将英文网站做得很强大,使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机会了解故宫文化,令故宫成为各国民众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绿洲”。(记者 周欣嫒)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