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悬案:周室典籍失踪之谜

2018-05-18 10:51:0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周王朝典籍遗失在哪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有准确记载的文明却不足3000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使周以前的历史不知所踪。

从这个方面来看,王子朝奔楚造成了周王朝典籍的遗失,是社会的倒退。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大批典籍到达楚地,造成了“唯楚有才”和南阳人文荟萃的历史景观,郭沫若称赞的“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亦所罕见”的张衡即是其一,还有鬼谷子、范蠡、张仲景等均出自南阳。《左传》就评价“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打破了周王室文化垄断的局面,造就了大批思想家,继而学派峰起,百家争鸣。

根据历史资料,专家们分析认为“王子朝奔楚”并非仓皇出逃。其出走时携带大批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包括黄帝以来尤其是夏商的文物、周代列王的诰命、诸侯各国信符奏章,以及各方的地理、人口、风俗、祭祀、特产等需报告的文书档案资料,意图复国。

但在王子朝到达召南之际,楚国在继位问题上发生动荡,使得王子朝只能滞留召南。公元前505年,他被周敬王派人刺杀。王子朝携带的这批典籍因此失踪。

那么,这批典籍去了哪里?由于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王子朝携带的这批典籍没有传承,必然遗失。遗失方式不外有三,一是秘藏,二是散落,三是损毁。鉴于这批典籍对当事人的重要意义,白振国认为,散落和损毁的典籍应是极少数,大部分或许都被秘藏。而秘藏的最大可能就是藏在“不见冢”。据村民回忆,在“不见冢”庙大殿中轴线右侧,原有一间小屋,坐北朝南,高约1.2米,门窗俨然,全用青石雕砌而成。在土木建筑的庙宇院落较中心位置建造一个石室,这在全国可能都绝无仅有。“我们知道宫殿建筑群中的石室,一般都用来存放国家典籍档案,至今‘石室’成了国家图书馆的雅称。”白振国猜测,“不见冢”上庙宇中的石室可能秘藏了这批典籍。参与研讨会的专家们都寄望将来的考古发掘能够证实这个猜测。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