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我国减隔震建筑约占世界一半 防震减灾科技实现飞跃

2018-05-17 07:41: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10年来取得巨大进步—— 我国防震减灾科技实现飞跃

  图为中国防震减灾成果展上,展出的高速铁路地震监控系统。记者 郭静原摄

中国防震减灾成果展上展示的模拟新疆呼图壁大容量气枪震源主动探测系统操作。

中国防震减灾成果展上展示的核电站KIS地震仪表系统模型。记者 郭静原摄

汶川特大地震10年,见证了奋勇前行的中国力量,也见证了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飞速跨越。

近日,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并同期举办中国防震减灾成果展,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防震减灾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及各类科研技术和产品。

  前沿技术 显现实力

据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介绍,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在地震科学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对此,一台搭载了雷达生命探测仪的无人机,仅需3分钟部署时间便可快速起飞,适合紧急搜救和大面积搜索任务,为地震救援行动争分夺秒。它即使在黑夜、浓烟或树林中也能进行搜索,还可同时探测多个目标。

上可飞天,下可入地。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生产的我国第一台执行废墟搜索任务的可变形机器人闪亮登场。该机器人已在四川省芦山“4·20”强烈地震灾害现场投入使用,协助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完成了多处废墟和危楼的生命搜索排查与灾情勘测任务。如今,它还多了一位好搭档——蛇形探查机器人,专门用于狭小空间及管道探查等。

关键词:防震减灾科技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