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卓嘎仍感触很深。曾经,每年11月开始的大雪封山季,会把玉麦变成一座高原“孤岛”。去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玉麦终于告别了曾经的“与世隔绝”。
2016年6月来到玉麦担任乡长的胡学民不禁感叹道:这两年,玉麦的变化真大!
玉麦乡老乡长卓嘎(5月9日摄)。新华网记者 马艺萌 摄
走进卓嘎的家,一个超大尺寸的液晶电视十分吸引眼球,此刻正在播放电视剧。从前,村民用电要靠水能发电,稳定性差。今年年初,玉麦群众终于用上国家电网的电能,再也不用担心用电问题。
用电问题解决了,小康示范乡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几个挖掘机同时工作,各种工具摆在道路两旁,村内多处立着粗壮的水泥柱。
乡长胡学民指着眼前的柱子说:“这些都是将来我们盖房子的地基,我们的房子都是统一装配的,所以建设速度非常快,平均10到15天一个,争取今年10月份建好。从县里通往玉麦的公路也有望在10月份通车。”
和乡长的心情一样,现在的卓嘎就盼着早日搬进未来的新家:两层楼、带院子,像别墅一样。
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会让更多群众像卓嘎一样,坚定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在西藏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还有很多像玉麦一样的边境乡、边境村,也有很多像卓嘎一样的守边人。这些地方如今发展得怎么样?那里的群众生活得好不好?这不仅是党中央和总书记的牵挂,也是全国人民的牵挂。
记者在玉麦、在卓嘎这里找到了答案:在党的关怀下,他们幸福得像格桑花儿一样。
卓嘎,从北京归来更幸福了。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3日电题:边疆咸水变甘露 牧民喝出幸福感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于嘉 新春时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牧民阿日文斤招待客人的物品不仅仅有奶制品、手把肉,还有一杯杯白开水
中国西藏网讯 在旅游旺季巴金每天都会将自家的新鲜牦牛奶运到县城去卖。“每天可以挣到将近200元,一月下来也能挣个5000元。”问起巴金的收入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