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中国梦实践者]大连郑沟村三届村党支部书记接力奋斗 “最穷村”成了“最富村”(2)

[中国梦实践者]大连郑沟村三届村党支部书记接力奋斗 “最穷村”成了“最富村”(2)
2018-05-10 13:21:05 央广网

棚建成了,桃树买来了,难题也来了:不懂技术。于是,村集体出资,到熊岳镇请来棚桃专家给农户讲解传授棚桃种植技术。技术问题解决了,新难题又摆在了眼前:怎么把桃子卖出去?村集体决定组织大家搭伙儿闯市场。于是,两三家各出一个人,一起赶着车到丹东、大连、瓦房店水果市场去闯。当时棚桃还是个稀奇物,果商见了就上来打听,就这样,郑沟村的棚桃一点点打开了市场。

郑沟村的地温上升得快,棚桃成熟比熊岳镇早。1996年底至1997年初,7个大棚硕果累累,产出的棚桃卖了个好价钱,建棚投入的本钱一次性收回。握着沉甸甸的收入,村民喜上眉梢。

尝到甜头后,郑沟村村民的干劲儿更足了。

  水果批发市场内整装待发的物流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大鹏摄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活生生的例子,让那些观望的人有了信心。在孙玉全的带领下,各个生产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规划棚桃产区,大小队长、村民小组长、党员带头建设棚桃大棚。就这样,干部带着群众干,一级干给一级看,郑沟村的棚桃大棚一年比一年增加。

农民决心种植棚桃,但建棚缺少资金。当时新任郑沟村党支部书记的王福君,多次为农户担保贷款,甚至将自家工厂抵押给银行。在1999年后的近10年间,前后累计为100多户农户担保贷款近300万元,让村民有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资金有着落了,村民们都积极组织调换土地,建设大棚。就这样,郑沟村的棚桃大棚茁壮成长起来,逐步成为郑沟村的主导产业,真的成了农民身边的“绿色银行”。

2003年,城子坦镇政府领导到河南郑州考察,引进126、中油五等新品种。新品种引进后,不仅口感、质量得到了改善,每亩地的产量也由原来的三四千斤提高到了五六千斤,一亩地增收万元以上。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