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两次下潜为试验性应用潜次,分别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区与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和参照区开展大面积科学调查,近底调查时间共64小时,总航程超200公里,获取了丰富的水体探测和近底磁力数据以及大量高清海底照片,开创了自主潜水器和船载地质取样装备同时作业的新模式,探索了潜水器跨区域探测作业的可能性。“潜龙三号”高效稳定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海调查能力和效率,有望为我国深海资源勘查和科学研究贡献更多原创性成果。
与此同时,B航段还完成了EM122多波束系统和国产超短基线基阵的标定工作,提升了“大洋一号”船深海地形测绘和水下高精度定位的能力;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和参照区开展了4条测线共140km的多波束测量,获取了该区域的地形数据;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开展了3站箱式取样器和2站多管取样器作业,获得了多金属结核、结壳及沉积物样品,为研究该区域的结核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的土工力学参数等提供了第一手样品支撑,为之后的试采区选址和集矿车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这次海龙、潜龙深海装备的成功海试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深海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方面已具备产品化开发制造能力。伴随国家海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深海技术装备将向着全海深、智能、绿色、大数据方向进一步推进,通过发展“深海深地”钻探的“深龙”技术,海底、水体、海面、太空、陆基一体的“云龙”技术,绿色高效海底资源开发的“鲲龙”技术,全面推动我国深海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可望通过企业化运作和技术整合,形成国家级的深海装备品牌和专业化队伍,以有效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图为“大洋一号”起航。(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12月10日,“大洋一号”科考船从位于青岛的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将前往印度洋、大西洋执行中国大洋52航次科考任务
央广网青岛4月18日消息(记者王伟)在第50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青岛联合举办主题为“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的世界地球日系列科普活动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黎云、侯融)从近海基地化保障到远海伴随保障,再到海外基地化保障……人民海军成立70年来,远海后勤保障模式逐步从以补给舰伴随保障为主、国外靠港补给为辅
新华社新西兰达尼丁2月25日电 综述:“四海同春”大洋洲团巡演圆满收官 新华社记者姜潇 卢怀谦 “四海同春,春满四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走进春天……”随着一曲悠扬的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