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5月1日电(记者帅才)“脑死亡不同于传统心跳停止死亡,规范化开展脑死亡评估,可以保留患者尊严,减少家属无望等待,给予更多医疗人文关怀,在伦理学上更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乐告诉记者。
从江海湖畔到戈壁荒滩,从繁华都市到大漠边关,张乐曾多次参与医疗援疆工作,在边疆地区救死扶伤,传播医者大爱,帮助新疆地区的基层医生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无论身在何处,我都谨记自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张乐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国家卫健委脑死亡判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推动脑损伤包括脑死亡评估规范化开展。
2013年3月,我国第一个脑死亡判定行业标准——《脑死亡判定标准和技术规范(成人)》。随后,张乐率先带领湘雅团队在我国中部地区积极开展了脑死亡规范评定工作。2014年11月,湘雅医院顺利成为全国首批“脑死亡判定质控合格医院”。
2016年,张乐当选为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脑死亡判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参与修订了即将发布的新版《脑死亡判定标准和技术规范(成人)》,为推动全国的脑死亡规范化判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乐告诉记者,“脑死亡”概念最早于1968年由哈佛大学提出,并发布了包括自主呼吸停止、深度昏迷、脑电图平直等判定标准。经过半个世纪的反复临床验证与修订,目前许多国家提出了与当地实际医疗情况相符的脑死亡判定标准。脑死亡判定是对现代临床死亡标准的完善和补充,作为死亡判定标准而言,脑死亡比心死亡更加权威,标志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更深层次认识。
“心跳停止可以复苏,但脑死亡后不可逆,作为死亡判定标准更加科学、权威。科学开展脑死亡评估工作,可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家属与社会的治疗压力,适时终止无效的医疗救治,合理使用有限资源。以脑死亡作为临床死亡的判定终点,可保障器官存活,有利于器官移植规范开展,将为我国器官移植规范开展开辟良好前景。”张乐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湘雅医院已形成学术梯队完整的神经重症脑损伤评估团队,获得国家资质认证的脑死亡判定专业人员达9人,包括临床判定、脑电图判定、诱发电位判定、经颅多普勒判定各领域,已进行了数十例脑死亡病例判定。
作为湘雅医院脑死亡判定团队负责人,张乐向湖南省卫计委申请整合省内优质医疗资源,成立湖南省脑损伤评价质控中心,此举将进一步促进、推动我省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化脑死亡判定的开展,并进一步推动器官移植工作的全面开展。
“只争朝夕、干事创业、不负重托,我认为,现代医务工作者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身于工作之中,以帮助患者为荣,减轻患者痛苦为乐。”张乐动情地说。
新华社伦敦4月18日电 新闻分析:猪脑部分“复活”带来的机遇与问题 新华社记者张家伟 英国《自然》杂志17日发表一篇重磅论文说,科研人员成功在猪脑死亡4小时后恢复了其脑循环和部分细胞功能
错把油门当刹车,这样的事故屡见不鲜。近日,深圳平湖街道东深公路11号一家工厂门口发生车祸,一辆小车失控撞开了工厂铁门,一名保安瞬间被撞飞。工厂门口的监控拍下了事发时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