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4月25日消息(记者张雷 西宁台记者王春燕)青海西宁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增量提质,统筹加强基础设施、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新型经营组织培育,持续实施“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行动,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积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全市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具有西宁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稳步推进。
走进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鲁源蔬菜基地的温棚里,几名工人正在分拣毛芹、西红柿装筐的工作。据了解,这家蔬菜基地是全县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区,种植的蔬菜有十几种,每天供应市场的蔬菜有五六吨。
湟中县多巴镇鲁源蔬菜基地负责人李峻介绍:“常年种植的菜的品种有13个品种,像毛芹、西红柿、菜瓜,还有黄瓜,是常年直供的。现在,我们基地每天上市的蔬菜大概有8个品种。”
近年来,西宁市深入推进“三区、三园和一体”建设,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了城北区休闲观光型农业集聚区、大通县设施农业聚集区、湟源县草畜联动型生态农业区、湟中县绿色产品带动型农业区。
记者在大通汇丰景园农业观光园了解到,园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棚特色种植业,不但自身得到发展壮大,还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大通汇丰景园农业观光园工人王城菊告诉记者:“收入挺好的,每月3000元,一年能挣几万元。”
大通县景阳镇副镇长王文飞介绍:“自观光农业开展以来,除了就业方面、农业发展方面,还有经济的辐射方面,对我们都很有影响。辐射带动周边的一些贫困户就业,还有车辆运输务工等。目前在园区务工的人员有五六百人,其中贫困户的比例达到20%左右。”
据了解,目前,西宁市日光节能温室总量已达到6.89万栋,建成千亩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22个,百栋以上设施蔬菜基地63个。创建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0个。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15家,农民合作社达到4540家。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具有西宁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西宁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农业处处长王淑英表示:“围绕‘保障供给,提供休闲’的发展思路,从西宁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川水现代都市农业、浅山精品农业和脑山高效特色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一线四川’设施农业、‘一带三区’特色生态畜牧业,具有高原特色的西宁都市现代农业稳步推进。”
今年,西宁市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关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绿色发展,发挥好西宁在全省农牧业发展中的绿色生态样板、特色产业聚集、科技成果转化、品牌农业引领、融合发展实验等功能。建设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西宁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