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揭秘“月宫”生活:种菜养虫、上网追剧

2018-04-22 08:21:0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京报:实验已进入倒计时,目前各方面进展如何?

刘红:总体情况运转良好。实验的核心目的是如何支持不同水平的志愿组的生命保障,因为在外太空也不可能一组人派过去一直待着,会有不同水平的成员交替换班,所以我们设置了两组代谢水平,一组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一组较高,1-2-1交替证明了系统可以稳定调控。

新京报:“月宫365”计划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刘红:比较大的困难是实验持续时间特别长,中途跨越各种节日,不管是中秋节、春节,成员必须在岗。

技术层面上,舱内的成员驻留了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罗斯科研人员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我们要保证这200天从心理到生理都很健康。

而且这个系统,设置了换班,有各种代谢水平交替,要保证及时调控系统,这也是很大的挑战。

新京报:“月宫一号”的实验会应用到太空吗?

刘红:目前在全世界还没有到空间应用级别,停留在地面研究阶段,以后要做太空搭载,比如搭载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空间站,研究空间环境对这个系统产生什么影响,通过天地对比,来分析获得矫正参数、矫正模型,这样整个大系统的参数、模型就可以应用到太空中了。

新京报:“月宫一号”进行的实验会应用到民生中吗?

刘红:植物栽培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到植物工厂,可以节省土地,产品质量、污染问题都很好控制。光谱配方、营养液的循环技术都可以在农业方面进一步应用,应用到现代精准农业。

新京报:除了农业还有别的技术转化?

刘红:“月宫一号”里的家庭、办公场所也可以做转化技术,比如做家庭生态屋,在家里做植物栽培。因为植物不仅是食物,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氧离子、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这次试验,做了大量实验,不同的植物,人看着它、栽培它、食用它都是什么感受,会做很多研究。接下来可以做一些产品、设备,让普通人、没有相关技能的人可以很好地操作。(记者 王俊)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