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做手术,哪怕卖掉所有牛羊,倾家荡产。”吐鲁斯拜克说,尽管他想尽办法希望孩子能开口说话,但医生都说不可能。
从春秋草场到夏牧场,从冬窝子到定居点,吐鲁斯拜克夫妻俩只能在四季转场中照顾两个孩子和年迈的母亲。生活的重担让吐鲁斯拜克一度陷入绝望。
“后来,乡里的干部告诉我县城有个特教学校,让我去看看。”2014年,阿拉帕尔和娜孜拉依先后进入特教学校就读。那一年,当地财政全额拨款的霍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刚刚成立,迎来了第一批农牧区聋童。
吐鲁斯拜克至今清晰地记得听到阿拉帕尔第一次开口喊“爸爸”时,内心的那种难以置信与欣喜。
“那是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三个周末,我去接他,一进门就听见他喊‘爸爸’。”
那个下午,从学校到家的车上,吐鲁斯拜克让孩子喊了一路。“爸爸”两个字,让他觉得如此动听与幸福。
2016年,阿拉帕尔和娜孜拉依还通过特教学校申请到免费人工耳蜗项目。
“一套国产人工耳蜗14万元到16万元的价格,对一般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开支,更何况吐鲁斯拜克这样的贫困家庭。”许智宏说,除了免费人工耳蜗项目,学校衣食住行全额免费,还有每年每人6000元的补贴,这为贫困家庭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
如今,吐鲁斯拜克夫妻俩可以放心转场发展生产,“我正努力多养些牛羊,为孩子攒些钱,希望孩子上完初中还能去学点技术,以后有稳定的收入。”
听着吐鲁斯拜克的叮嘱,阿拉帕尔和娜孜拉依牵着老师的手,走出家门,他们将坐车回到“第二个家”继续学习、生活。
央广网成都6月29日消息(记者贾宜超)6月29日,记者从在成都举行的“中欧班列(成都)突破2000列及班列新产品推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五年运行,中欧班列(成都)于6月28日实现累计开行2000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