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国际权威期刊发七文专辑报道中国“碳专项”重要原创成果

2018-04-18 12:56:0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现在,“问号”已经“拉直”。“我们用数据告诉世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低于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其他地区,依然有很大的固碳潜力。过去十几年中,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中国农田土壤固碳的相关数据,证明了秸秆还田在中国农田土壤固碳中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于贵瑞研究员说。

系列论文为中国生态工程“正名”

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明确要求世界各国要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推动各方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升温速率。

作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缔约方和负责任的大国,近年来中国制定了“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增强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战略思路。

“‘碳专项’的开展和实施,为满足国家在气候变化应对和谈判方面的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得益于国家对科技支撑的重视,得益于中科院‘大兵团作战’的优势,得益于参与专项的广大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说。

在方精云和于贵瑞两位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来自中科院及高校、部委所属35个研究院所的350多名科研人员,调查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调查样方17000多个,累计采集各类植物和土壤样品超过60万份。

这一当今世界调查范围最大的野外项目,为研究中国植被生产力、碳收支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宏观格局提供了大量实测数据,也为我国国土资源规划、保护与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本底数据。

“中国科研人员靠脚力、眼力、脑力,揭示了重大生态工程的固碳效益,为它们正了名。2000年至2010年间,重大生态工程年均增汇7.4千万吨,占重大生态工程区内生态系统碳汇总量的56%。”方精云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