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挂证族”还能“挂”多久?

2018-04-15 09:30:5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多部委联手整治“挂证”问题

  “挂证族”还能“挂”多久?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连续曝光9人,因工作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被撤销造价工程师注册。

他们就是俗称的“挂证族”,将个人职业资格证书挂靠到其他工作单位名下,获得报酬或其他利益。

在我国,单位若要进行资质升级,须配备相应数量的注册人员;年审时,须出示其资格证书才可通过核验。由此,催生出“挂证”现象。

目前,“挂证族”多出现在建造师、药师、造价工程师、消防工程师等职业领域。

依然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黄潇(化名)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就职于长春某建设集团。上班第一年,他考取了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二建”)。所在单位不需要二建证书,于是他将证书挂靠在另一家建筑公司,每年可获得8000元挂证费,至今已持续7年。

近年来,国家多部委联合打击挂证现象。2017年,人社部推行社保一卡通,将社保信息全国联网,其中就包括职业资格证书信息。社保缴纳单位与证书注册单位不一致,意味着人证分离,将受查处。

这对挂证现象起到了一定监督作用,但对黄潇却没有影响,因为挂证公司也为他缴纳一份社保,这让他就像公司正式员工一样。

从事建设工程行业多年,他表示,从没听过身边的“挂证族”受到查处,很多人在大学时期就已经考取证书,走上了挂证赚钱之路。

为什么人证无法合一?黄潇对《工人日报》记者说:“有证的人不会干活,干活的人没有证。”事实上,职业资格考试考察的内容,和实际工作需要并不完全相符。国家规定、企业需求、人才素质之间的不匹配,是“挂证族”依然活跃在市场中的关键原因。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