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文物,来山西吧!
充分认识文物的多元价值和多重作用,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文物资源利用途径,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2017年4月12日,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山西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并给出了宋元瓷枕烧造窑场在山西的答案。3天后的4月15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文明守望工程”正式启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一年来,九大项目全面推进,山西特色的共保共享局面正在形成。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作为文物大省,山西的国有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均位居全国前茅。文物资源丰富,文物保护任务繁重,拓展利用空间广阔,是山西独特的省情。今天的山西,已不满足“地上文物看山西”,给力的政策、创新的制度、多元的守护,让山西文物“活”了起来。
探寻文物保护路
古交千佛寺、高君宇故居、严香寺、山西私立晋商学校旧址……4月9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正式启动“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内涵研究与传播能力建设”项目,为太原市166处文物景观向社会公开征集解说词。让不会说话的文物“活”起来,实现对外开放文保单位解说词全覆盖,这是山西“文明守望”的一个侧面。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仅仅把文物当作稀世珍品“保”下来是不够的。充分认识文物的多元价值和多重作用,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文物资源利用途径,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文明守望工程’的实施,是山西省在文物保护利用机制方面进行的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山西省文物局局长雷建国告诉记者,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精心策划了“众手搭”“巨手擎”“妙手集”“千手护”“巧手创”“小手托”“顺手帮”“联手助”“携手援”九大项目。“山西历史传承悠久、文物遗存丰厚,全省拥有地上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13405处归属文保单位,40470处无人看护。仅靠政府无法完成这些文物的保护,动员社会力量,共同保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物遗产,实现‘政府保护’与‘社会保护’并重,对山西这样一个文物大省显得尤为重要。”雷建国说。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尝试,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势头初显,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一年来,“众手搭”营造社会氛围,山西省文物局面向社会征集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标志”,100余家媒体对“文明守望工程”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巨手擎”推进文物建筑认养,已有35处文物建筑签订了认养协议;“妙手集”推进博物馆创设,昔阳县举办了“社会人士捐赠藏品仪式”,收到捐赠藏品33件,介休市动员社会将708件民间文物捐赠给介休市博物馆,举办了历年捐赠文物精品展;“巧手创”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山西博物院成立了山西晋观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了事业单位开展公益性文化经营的途径。其余五个项目也都在顺利推进,如“千手护”项目,在部分市县已实现了文物保护巡查全覆盖;“顺手帮”项目,黎城县成立了由30余名老干部参加的文物保护志愿队;“联手助”项目,实现了榆社邓峪唐代石塔从台湾中台禅寺的顺利回归;“小手托”项目,初步建立了山西博物院青少年教育制度、项目标准和项目库;“携手援”项目,已在国内各地以及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多个文物联合展出,开展了“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以及数字化复原等领域的合作。
为号召更多社会人士营造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氛围,参与到“文明守望工程”中来,山西省文物局还联合山西电视台制作了大型文博类栏目《文明守望》。山西省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辑刘英魁介绍,这档栏目全年共分四季内容,第一季十期节目主题是“文明守望(走进长城)——请城砖回家,为长城疗伤”;第二季将围绕“走进文物建筑——援手文物建筑,传承文化根脉”展开;第三季将围绕“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把好故事讲出来”展开;第四季主题初步定为“走进文创世界——品文创之美展精品魅力”。希望通过记录、展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事例,传承优秀文化基因,让山西大地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晋商成为主力军
文物归国家所有,能被领养吗?在山西,这都不是问题。著名的张壁古堡,便是山西省内较早被“认领认养”的国家级文保单位。
张壁古堡建成于隋朝末年,是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于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古地道、元代戏台、金代墓葬、明清民居文化等一系列华夏文化精髓,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然而,从1990年到2009年,不到20年的时间里,张壁古堡有一半的“古代民居”消失不见,听者掉泪,闻者痛心。2009年,山西凯嘉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领养”该古堡,并成立子公司山西凯嘉张壁古堡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对张壁古堡的保护、开发、建设工作。截至去年底,该公司累计投资近4亿元,建成一座以张壁古堡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度假村。2015年12月,张壁古堡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验收,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景点。
“类似的民营企业参与文物保护开发的例子在我们山西还有很多。”山西省工商联宣教部部长方祥华告诉记者,山西省已有不少民营企业家参与文物保护,除了张壁古堡,还有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兴建的推光漆器博物馆,重新修缮的清朝民办书院鸣凤书院,山西宝力集团捐资保护的太原市土堂大佛等。民营企业的参与,给山西省文物保护工作带来生机活力,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展现出当代晋商负责与担当的良好形象。山西民营企业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先期探索和努力,为山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文物保护,晋商成了主力军,这源于晋商对山西这片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更有政府政策的到位引导。去年3月,山西省工商联和山西省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动员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的通知》,紧接着,山西省正式出台实施方案,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企业家、国际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营造出“众心护、众手搭、众人助”的全民参与文物保护氛围。
当前,山西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供选项目总共计252处,“文明守望工程”正式启动后,已经有80余家民营企业报名参与“认领认养”、出资修缮文物保护项目。其中已完工项目15个,吸引社会资金1200余万元,正在施工项目6个,预计投入970余万元,拟开工项目14个。
“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是参与‘文明守望工程’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梁荣表示,山西省工商联将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为打造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携手故宫再出发
气清景明,春意盎然,山西和故宫博物院在前不久进行了一场约会——双方签署协议,将在古建保护、文物修复、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为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到山西,考察了太原的历史街区和督军府旧址、太原博物馆,见证了故宫文创中心落户平遥并作了专题演讲。接下来,晋中还要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故宫……
这是一场美丽的约会,也堪称历史的约会。山西作为文物大省,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旅游火起来,似乎就应该这样登高望远,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是山西人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在三晋大地上,有着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历史文明延绵几千年不断,先进思想流传几千年不枯,艺术精华播撒几千年不散,山西历史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祖先赐给山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历史传承悠久,文物遗存丰厚,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仅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依托,也是助推全省转型发展、坚定三晋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持。”雷建国表示。
毫无疑问,旅游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头戏,而深厚的历史文化、遍地的文物,则是山西文化旅游最具价值的内容。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山西是历史文化和文物大省,但还算不得强省。譬如,古村落数量占全国第一,但古村落消失数量之多、速度之快,也是全国第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在文物保护上力度还不够强,也说明保护山西历史文化,做好文物抢救、修缮、恢复等工作,任重道远,使命艰巨。要从历史文化和文物大省真正走向强省,尚需时日,必须解决好人才、技术等关键问题,争取更多的外在力量支持。山西省省长楼阳生表示,“这次与故宫博物院深化合作,就是要把山西的文物资源优势与故宫博物院的人才、技术和文博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旅游业火起来。”
丰富的山西文博资源,加上雄厚的故宫博物院人才技术力量支持,我们相信,这样的强强联合必将为山西文博事业和文化旅游带来勃勃生机。(梁婧 刘存瑞)
央广网太原6月5日消息(记者贺威通)“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再次吹响了绿色发展的新号角,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