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4月13日电 题:“面子风”渐变“文明风”——福建莆田移风易俗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妍
90后姑娘吴琼前不久举行的婚礼有点特别:夫妻二人自己动手布置婚礼现场,婚礼上亲戚朋友不送红包,改送签字祝福,还可用表演节目的形式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这位福建莆田北岸开发区姑娘的婚礼,只花了一万元左右,吴琼家也没收一分彩礼。
曾经,天价彩礼和大操大办的酒席,是当地彰显“富贵”的象征。但吴琼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婚礼”。
在莆田,“彩价彩礼”一时风行,因婚致贫、闪婚闪离等现象时有发生。几年前,北岸东埔镇度下村村民吴万藏的弟弟为给儿子娶亲,咬牙给女方88万元彩礼。然而,闪婚之后,儿媳妇没多久就跑了。双方闹上法庭,最后只追回20多万元。“这还只是彩礼,当初办婚礼光烟酒就十多万元,全打水漂了。”吴万藏叹息道。
除了高价婚姻,高价丧事、高价祝寿等风俗也曾在莆田大肆横行,酒席、彩礼等在人们“面子”的催化下,水涨船高。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莆田各地在入户走访、调研座谈的基础上,开出“个性药方”。北岸开发区着力解决天价婚姻问题,仙游县将重点放在殡葬改革上,城厢区和荔城区以禁燃烟花爆竹为着力点,涵江区则致力于解决封建迷信问题……
不良风气由来已久。莆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划出一道道“纪律红线”,督促党员起带头作用。仙游县规定党员干部操办寿庆酒席不超过8桌,不上名烟名酒,不发红包,操办丧事出殡车辆不超过3辆;北岸开发区规定党员干部操办婚嫁喜庆等事宜“六带头六严禁”,要求婚嫁彩礼不得超过18万元。
“这些规定,是红线,也是给我们一个‘台阶’。”仙游县度尾镇洋坂村村支书吴文龙说。今年,他过了一个轻松的春节,再也不用端着酒杯到处“赶场”。
“有规定在,就不用为面子去了。”吴文龙说,“现在我们流行新习俗,非亲不请,非亲不去。”
对顶风违规的党员干部,莆田坚决给以“颜色”。秀屿区一位乡镇干部在为儿子举办婚宴时,收受下属及监管对象礼金38100元,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降级处分。2017年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莆田查处大办婚丧喜庆问题3起,处理3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人,实名通报曝光1起。
“面子风”渐散,但“文明风”要怎么吹?“要让文明新风真正‘刮起来’,一旦反弹,对百姓伤害会很大。”莆田市文明办主任陈鸿锁说,已有778个村(居)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同时成立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推选当地有威望的乡贤加入,指导、协助村里红白喜事等活动的操办。
今年春节与元宵节期间,仙游县不少寿宴规模“缩水”,申报拟办桌数近20万桌,实际只办了6万余桌,测算节省寿庆费用近2.6亿元。
仙游度尾镇居民黄文谦在迎来自己一百岁和妻子九十岁的“大日子”时,做出了另类选择。原本按照习俗要唱几天戏,请几十桌客,老人却坚决反对大操大办,掏出1.5万元捐给度尾镇作为奖学助教基金。
“像他这样子孙满堂的百岁老人,都不办寿宴,其他人也不好意思再大操大办了。”度尾镇中峰村村支书黄学东感慨。
类似“不比阔气、比公益”的新风尚也在莆田其他地方兴起。涵江区江口镇各村设立“芳名榜”,鼓励侨胞参与移风易俗助力公益;城厢区东海镇一位企业家捐出元宵节“做头”款项20多万元,硬化村里道路;零彩礼婚礼、集体祝寿、放电子炮等新做法也开始涌现……
“要将好做法、好习惯固化为制度规范,让良俗取代陋习。”莆田市纪委书记吴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