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攀枝花的阳光,分几层?

2018-04-12 16:46: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从攀枝花市区出发,只需20分钟车程就能到达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几年前,这个大山腰上的彝族聚居村寨还是无人知晓的穷乡僻壤,如今却是远近闻名的康养新村。刚一进村,一排排独具民族特色的新居在满山鲜花掩映下熠熠生辉,在阳光下散步、喝茶、打牌的游客络绎不绝。

村民余文群正忙的不可开交,她家种了10多亩芒果。“以前要等着批发商来收购,今年自家超市和微信上就卖光了。”性格爽朗的余文群笑着说,来村里的游客都夸这里的芒果肉质细腻、味道浓郁,有的一买就是几十斤。去年政府统一打造“攀枝花芒果”品牌,现在网上订单也很多。数据显示,目前攀枝花芒果的种植面积已达51万亩,挂果23万亩,年产量20万吨。

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村主任鲍进芝信心满满地说,阳光经济让山里人过上了“务工不进城、就业不出村、家家开旅店、人人当老板”的香甜生活。

“早春蔬菜”是攀枝花独特光热资源造就的又一富民产业。2月8日,一条“早春蔬菜出国”的新闻刷爆了攀枝花人的朋友圈。当天下午,“攀枝花早春蔬菜出口俄罗斯首发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15个冷链货柜共搭载了160余吨产自攀枝花地区的彩椒、西红柿等当季有机、绿色蔬菜,预计在12天后抵达莫斯科。据了解,目前攀枝花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21.9万亩、总产量74万吨,在“阳光攀枝花”蔬菜品牌的整合下,蔬菜产业拉动农民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

挖掘阳光资源的领域并不止于此。“原来是就农业发展农业,现在是要创新模式,农康融合发展。”攀枝花农牧局副局长杨镇华解释说,一是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推动“产区变景区”;二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田园变公园”;三是开发康养功能产品,推动“产品变商品”。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