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朋友圈“杀熟” 骗局几时休

2018-04-12 07:46:0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近日,淘宝等多家网购平台被曝存在私照交易,用户花5元到10元不等就能买到一套来自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高清照片或者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截至记者发稿,大部分平台已经整顿,在多家网购平台检索,结果显示有关服务均已下架,只有少数还在“顶风作案”。

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成为越发重要也越发棘手的问题。尤其是“社交日常”——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集赞换奖、帮忙砍价、拼团购物……每天在朋友圈刷屏的看似优惠或充满爱心的活动,往往是窃取个人信息的骗局。日前,由公安部起草的《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个人信息保护将再出重拳。

  社交诈骗“量身定做”

“微信朋友圈自拍素材”“500部高清朋友圈真人小视频”……记者在某网购平台搜索栏输入“朋友圈素材”等关键词,出来的结果令人咋舌。记者进入店铺“咨询”,客服“热情叫卖”:“素材来自朋友圈、快手、抖音,5星带字好评再送7000部小视频,很划算。”当被问到“朋友圈视频怎么获取的”,客服语焉不详。而从网店评价栏里一水儿的好评不难看出,成交量较为可观。

晒照有风险。一些网友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晒出的生活照和小视频,被人拿到网络平台销售,又被一些买家冒用在贴吧交友、相亲网站、医美宣传、微商广告等处,“复制粘贴”出一个虚假的人进行社交诈骗。私照成了商品,而当事人却浑然不知。

躲过了“商品交易”,还要防各类“假”朋友。今年1月,网友郑先生一早在微信上收到“妻子”的转账要求,发完近一万元后自己就被拉黑了。不知所以的他给妻子打电话,才知道被骗了!原来一个微信好友搜集了他朋友圈晒出的照片,修改了昵称和头像,伪装成郑先生的“妻子”。这样的例子已不是个别现象。

“量身定做”的社交诈骗,让人防不胜防。下架私照交易的网购平台是“躲风头”还是“真反思”,仍需紧盯。

“实际上,在我国个人信息买卖2009年就已入刑,但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相对分散落后。个人信息面临保护不力和保护过度两难境地。一方面个人信息滥用和泄露事件频发,一方面企业使用个人信息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民法学会常务理事高富平认为。

  “免费馅饼”布满陷阱

南京公务员潘女士被同事拉进一个微信群,看到一个“砍价拼水果”的购物链接,上面写着“找朋友帮忙砍价,最低0元就可以领取水果”。“都是熟人,这点小事能帮就帮了。填了一堆信息,现在想想很后怕。”潘女士说。

北京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李先生也抱着同样心态帮朋友“砍价”,却没这么走运了。他点击链接后,被要求“前往APP帮忙砍价”,下载APP时填写了姓名和手机号。结果,朋友们立刻收到了留着他名字的诈骗短信。

扫描二维码获取话费,转发某个广告领取红包,点赞领取礼物……花样百出的骗局极力“搜刮”网友的手机号、家庭住址、消费习惯、收入等个人信息。民警介绍,很多活动起初只是商家营销,通过活动吸引大家在朋友圈转发,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度。这种成本低、操作简单的活动一旦被不法分子盯上,就演变成新骗局。

“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诈骗屡见不鲜,除了受害者有‘熟人心理’,更多的是追求所谓‘奖励金’,贪蝇头小利”,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提醒,网友要杜绝侥幸心理,不要猎奇或贪图小便宜,尤其在实施商业性、支付性等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行为时,要格外谨慎,多留个心眼。

  授权获取“强买强卖”

很多网友都有类似无奈的经历,每个月朋友圈总有几位父母发投票链接求关注、求选票。从最早需要关注投票官方微信公号,到需要指纹验证,投票程序越来越复杂,经常会申请获取手机各种授权,“投了烧钱,不投伤感情”。

朋友圈投票蜕变为“传销式”商业活动,成为“黑色利益链”的牟利工具。而很多常见的朋友圈刷屏操作也处处是陷阱。

走俏朋友圈的“高考准考证”“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图像生成软件,往往要求用户上传个人真实的照片、姓名、出生年月等重要个人信息;间歇性在朋友圈出现的扫码清理“僵尸粉”的推广信息,提供的是登录微信PC端的二维码,一旦登录相当于把微信控制权拱手相让……

“投票、性格测试等活动要求获取的授权大部分都是法律意义上的授权,同意则意味着本来只对朋友公开的信息,会被链接背后的人或公司掌握,读取手机里的通讯录、照片等,堂而皇之进入你的手机”,朱巍表示。

目前,相关各方已在行动。《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正在跟进;公安部官方微博发布“安全贴士”,提醒大家警惕朋友圈各种链接;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和团队设计各类大数据风险图,阻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

朱巍建议,有关监管部门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联合服务平台做好审核前移工作,比如上线人工智能审核等技术,承担好法律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

“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社会宣传和教育,了解可能的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及危害,商家也应将隐私保护作为未来商业竞争力所在”,高富平认为。记者 吴姗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