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场景,在宁波两级法院已经不是个例。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30日,宁波两级法院已运用“宁波移动微法院”办理案件18616件,其中送达4731件,证据交换120件次,开庭或询问117次;调解撤诉2938件,执行结案1073件。
开启移动诉讼深度研发
“宁波移动微法院”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法制日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该平台的发展进程。
2017年10月8日,余姚法院研发的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电子诉讼平台“余姚微法院”正式上线,该平台借助人脸识别、远程音视频、电子签名等技术,可在移动端进行在线立案、送达、开庭、证据交换、调解、执行等诉讼活动。
在余姚法院先行先试基础上,宁波中院将“微法院”的功能升级扩容,并于今年1月2日在宁波两级法院全面推开“宁波移动微法院”。1月11日,最高法确定宁波中院为全国法院唯一的移动电子诉讼试点。
据宁波中院副院长黄贤宏介绍,“宁波移动微法院”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移动诉讼服务,使司法领域的“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成为可能。小程序无需安装、当事人与法官无需互加好友,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诉讼这种低频次服务的使用偏好。而且,“宁波移动微法院”可以使法官便捷进行程序性、事务性工作,提供了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的新出路。
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诉讼需求,进一步规范“宁波移动微法院”的运用,3月26日,涵盖全部诉讼环节的《宁波移动微法院诉讼规程(试行)》在宁波法院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移动电子诉讼规程。
黄贤宏说:“该诉讼规程最大的突破在于,明确受送达人经过身份认证,对电子送达地址予以确定并在线同意电子送达的,法院可以通过‘宁波移动微法院’向其送达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进一步提升了‘宁波移动微法院’的办案效率。”
新闻发布会上,宁波中院与腾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建“腾讯&宁波移动微法院实验基地”,推动移动电子诉讼建设向纵深发展。
许建峰指出,移动电子诉讼能够为群众提供最便捷、最透明的诉讼服务,在智慧法院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微信平台打造的“宁波移动微法院”,为全国法院推动移动电子诉讼提供了一个广阔前景。“宁波移动微法院”的成功,是浙江高院、宁波两级法院与腾讯公司等科技公司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个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全新的起点。(本报记者陈东升/本报通讯员吴攸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