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清正廉明,铁面无私
清明时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的包公园,春意盎然,游人如织。包公祠祠堂上方高悬的“色正寒芒”横匾,彰显了包公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品格。游客参观包公像,祭拜包公,聆听包公故事,传承包公文化。
包公名拯字希仁,公元99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肥东县。他一生为官20多年,勤勤恳恳,清正廉明,被人们誉为“包青天”。他两袖清风,去世后没给子孙留下什么财产,而是留下了严格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每年清明期间,来瞻仰包公的人比较多,游客对他都很敬仰。”包公园副主任许仁忠告诉记者,除了周边市民外,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包公后人每年春节及包公祭日期间会前来祭拜,“合肥是包公的根,慕名而来祭拜的人很多。”
包公又称包孝肃,“孝肃”是他去世后皇帝封的谥号。“‘孝’在前,孝道是他很重要的一个品质,也是中国传统的优良品质。‘肃’就是大公无私、不畏权贵、办案公正。”许仁忠认为,概括而言,包公精神即“公明廉威,勤政为民;反腐反庸,无私无惧;深察民情,为民请命;清心直道,严于律己”。
凝结在包公身上忠、孝、廉的优秀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后世。许仁忠说,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传承包公家训、倡导“包公精神”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