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追思、乐游、传承——清明的时代节奏

2018-04-05 15:41:0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让传统节日活起来、传下去

2006年,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传统节日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年后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当年,有专家评价“这是中国民族文化复兴的标志性事件”。

让传统节日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传统文化的根在民间,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要回归民间。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丰富的节日活动。

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举行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近些年每年吸引近百万人次前来,成为海内外华人共同关注的重要仪式。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修剑桥说,民众在文化旅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寄托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基因,激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与此同时,新时代也为传统节俗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和传承方式,人们享受新节俗的魅力,自觉参与,乐在其中。

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李金芳介绍,在江苏,由清明节衍生出的各种民俗活动不胜枚举。全省580余家非遗展示馆和传习场所,举办文化知识讲座、清明文化展,组织踏青、插柳、放风筝,制作和品尝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清明食物等。江苏还设立了“省级姜堰清明习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最大限度保存清明文化记忆,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惠及后代。

珍视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个春日,让我们走进清明。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