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老木匠的“新网事”

2018-03-28 15:46:0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天津3月28日电(记者郭方达)一绺绺木花如柳絮般轻轻扬起又再度落下,伴随着沙沙声,刨子在木料上稳定推拉。闻着木香,一会儿工夫,一块并不规整的木料便成了一根两尺长的方形木棍,而它将成为桌沿还是凳子腿,则由工作台前那位名叫辛全生的老人决定。

已从事木工行业四十年的辛全生,经历了传统木工艺走向衰落的过程。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他认为“互联网给传统手工艺带来了复兴的可能”,也更加坚定了他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桥边立尺的少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海光寺到海河附近是手工艺匠人们的聚集地,他们在桥边等待雇主。有一个年轻人,他那把深深插进土里的木尺却依旧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他就是那时二十出头的辛全生。

“我那时候好动,读书成绩也一般,所以家里寻思让我学门手艺。”辛全生坐在一张亲手打造的椅子上,身后是一排古色古香的铜拉环木柜。

“16岁那年,我拜入了师傅的门下学习手艺,天赋也不算高,但是年龄小爱琢磨,所以学得还不错。”辛全生说。

拉开木柜,映入眼帘的是满满当当的木制半成品,其中榫卯工艺制成的各式凳角、柜角占了绝大多数。辛全生拿起一个向记者介绍:“你别看外形上都差不多,但这榫卯至少得有六十多种不同的做法和连接方式,而且不管哪种,做扎实了都能保证几百年不松动。”

辛全生告诉记者,他刚学木工时遇到不少困难,多一寸少一寸,做出的物件不能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是常事。而榫卯结构作为木匠活的关键之一,直接决定了制成品的结构强度和耐用情况,不同的器物、大小、木料,依据实际情况调整使用的技艺是一个木匠的必要素质。

“就是老实学。”辛全生这样总结经验。“我二十岁出师后开始自己在外讨生活。”他介绍,早些年,手工匠人门没有统一的证书与标准,唯一的认证就是行业内的工级,“从一到八,数字越大,做活越好。”

工级的区分,也有时代特色。尚在学艺的学徒只能算一二级工,出师时便由师傅承认成为三级工。升工级的考试在今天看来似乎也不那么严格,但辛全生觉得十分有趣。“我们那时升工级就直接找个部门申请,想报几级都行,然后就会安排一个活给你,比如报个六级工,你就得在时间里做三个能摞一起的小木箱,甭管上中下顺序怎么调,都得放得平稳端正,验收的师傅一点头,这考试就算过了。”

  非遗传承人专挑厚道徒弟

“我做的榫卯,人是拉不开的。”辛全生对于自己的手艺十分自信。他做的一个最简单的“T”型榫卯,需要锤子与凿子“轮番上阵”才能凿开,证明他所言不虚。

辛全生的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十几张长桌,长时间使用让每张桌上都布满了深深的纹路,刨出的木花则充当了纹路的填充物。不少学徒正在专心制作打磨一些木制品,他们有的来自天津、河北,有的则来自香港、台湾。

“对我来说,木工榫卯技艺非遗传承人的认证是非常大的鼓励,我也希望通过收徒的方式把老祖宗的智慧传承下去。”辛全生对记者说。

他觉得,在过去的刻板印象中,木工总是与漫天飞舞的木屑还有厚厚的老茧为伴,而事实并非如此。手工艺人的手也往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而只有在大型机械持续运作的车间里,木屑才不会形成木花而成为粉尘弥漫在空气中。

“传统木工也好,其他的非遗项目也好,我们得到的关注不应该是‘大伙可怜你,给你点钱让你运转下去’,而是能创造价值让大伙承认你。”辛全生说。

广东的张惠在辛全生的工作室学习了两年多的时间,不少学徒冲她喊着“师姐”。张惠告诉记者,自己是辛全生64个“磕头徒弟”中的一个。“师傅在工作上很严格,但对我们生活十分关照,基本都当自己家孩子。”张惠说。

成为“磕头徒弟”没有那么容易。辛全生只挑愿意踏实干活的,留下学艺后也必须从一般学徒做起,得到了辛全生的肯定后,才能举行拜师仪式。

“我挑徒弟第一就是要厚道,爱动歪心思的不适合做木匠,明明七寸的榫头你给打了五寸,好像是省功夫了外面也看不出来,但人家能用一百年的东西你这么一折腾只能用三十年,这就是不厚道。”辛全生说。

互联网时代的木工新业态

“木工这一行,差点就干不下去了,愿意学的太少。”谈起行业发展,辛全生毫不避讳。他承认,机器高效率生产有标准制式家具,令传统木工匠人收入降低、纷纷改行,是不争的事实。

“多亏了互联网,尽管学的人变少了,但可以通过网络向有兴趣的人教授木工技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辛全生说。

辛全生说,与以往相比,如今的传统手工艺木匠,主要是通过教学与制作定制家具等方式经营,“现在我的徒弟都自己开工作室,或给家具厂做模子;一个新家具,人不先做出来,机器就做不了,所以他们养活自己没问题。”

而学艺的人也并非都希望以此谋生,其中不乏许多家境优越、只是单纯喜欢传统木匠工艺的人,而互联网传播渠道。

早在2008年,辛全生便在徒弟帮助下在几家平台上注册了自己的账号。起初,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他并不能轻松上手。但靠着木匠的一股韧劲,辛全生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机,还组织起了互动群。看着每天群内许多人讨论技艺,辛全生由衷地高兴。

2015年开始,借助多个平台,辛全生开始免费发布传统木匠工艺的教学视频,迄今已制作了超过五百期,关注的用户数超过14万。借助互联网,了解到中国传统木匠工艺、向他求购或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但辛全生的收徒标准并没有降低,他的作品也大都赠送了。

“说到底我只是想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将技艺传承下去。”辛全生表示,传统木匠工艺已从基本的谋生手段逐渐向私人的兴趣爱好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而传统手工艺如何定位,既避免失去活力,又不因过度保护而缺乏发展,需要所有从业者共同思考。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