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得托养 扶贫政策组建新家庭

2018-03-25 07:56: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村头的新家

3月8日,上蔡县和店镇高庙村,85岁的张翠连在照顾儿子吃饭,两人正在等待入住托养中心。张翠连的儿子张启良2008年在打工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摔断了脊椎,高位截瘫至今。常年卧床的张启良双腿起满了褥疮,但年老的母亲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帮助儿子下床活动。

3月9日,上蔡县邵店镇刘岳村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入住人员和护工的合影。后排左起:刘召虎和妻子祁景、高留成、关鸽和女儿刘静、刘忠奎和妻子李永轩。前排左起:卢民、王改、刘更辰和母亲卜昂、聂利美、王岗、护工罗粉、文菊和丈夫王铁成。

3月13日,河南遂平县高庄村,村民家的围墙上写着“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宣传标语。

3月9日,一名入住者在房间内休息。托养中心每间房住有两名贫困家庭残疾人,内有独立卫生间,且配有一名护工照料基本的生活。

3月9日,刘静和刘更辰一连唱了3首歌,引得满院欢歌笑语。起初,刘静并不愿意来托养中心,她怕丢人。村里的扶贫第一书记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她才答应试试。

3月9日,两名护工在厨房帮忙。托养中心每天按照食谱准时开饭,食材是民政部门统一安排派送的,负责的厨师也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3月9日,刘更辰向护工展示自己的网店,一旁的母亲看见儿子又有了活力很欣慰。刘更辰来到托养中心后参加了免费的网商培训课,目前在网上售卖当地的护肤品丝瓜水。

据《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农村持证贫困残疾人仍有413.5万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8%左右。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形势严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新的大家庭

“看那春光早,喧闹了枝头,花瓣颜色好,阿妹更娇羞,看那春水流,流过小桥头,风吹歌声飘,飘过吊脚楼……”

3月9日,连续几天的阴雨过后,中原大地阳光明媚,河南上蔡县邵店镇刘岳村的村头传出阵阵欢歌笑语。寻声而至,原来是29岁的刘静和32岁的刘更辰在他们的“新家”对唱情歌。一旁围着鼓掌喝彩的,是跟他俩一样坐在轮椅上的舍友们。

这些来自刘岳村及附近村庄贫困家庭的重度残疾人,在国家扶贫政策的环境下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他们在这里一同生活,互相扶持。

救了孩子也救了我

关鸽是刘静的母亲,2016年作为护工被托养中心聘用,照顾女儿和另一位舍友的衣食起居,月工资2000元。

“来到这里,我们家静儿变开朗了,我也有个说话的了,救了孩子也救了我。”而说起原来的生活,关鸽还是会忍不住抽泣,“我都不敢想,你不知道我之前在家里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刘静15岁那年,在自家屋顶晒玉米时不慎摔下,住院两个多月才捡回一条命,却变成了高位截瘫。这场意外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了14万外债。

在进入托养中心之前的12年里,丧失了自理能力的刘静终日躺在家中不出门,甚至连轮椅都没坐过,生活上全靠关鸽一人照顾,根本离不开半步。本就贫苦的家庭,少了两个劳动力后更是雪上加霜,只能靠父亲一人种地养活。与此同时,刘静的脾气也愈发暴躁,动不动就对母亲发火,关鸽的委屈只能往肚子里咽。

起初,刘静并不愿意来托养中心,她怕丢人。村里的扶贫第一书记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她才答应试试。

来到这里后,母女俩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也遇到了许多和自己同病相怜的人。如今,刘静有时还会让母亲推着自己去镇上的集市逛逛,平时练歌的蓝牙音箱,就是她在集市上买的。

“现在的生活好得让我感觉有点不真实。”关鸽不敢相信,和女儿能够和解,自己居然又过上了新生活。

不让一个人掉队

上蔡县刘岳村的贫困家庭托养中心于2016年8月1日建成,在全国尚属第一批试点,现住有15名来自贫困家庭的重度残疾人,他们都是二级以上肢体残疾或智力残疾,且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另外,还有7名护工和1名厨师,他们都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大多是入住者的妻子、丈夫或母亲。

刘岳村的村民有时从托养中心门口走过,看见里面热闹的景象都羡慕不已,“他们先过上共产主义生活了”。

让“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转化。像这样的托养中心,上蔡县全县目前已建成16个,入住重度残疾人257人,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145人,帮助300个贫困家庭脱贫,还有16个正在建设中。

等32个托养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后,可以确保全县符合托养条件且有入住意愿的786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全部入住。上蔡县试点成功后,正在驻马店市和全河南省推广。(记者 彭子洋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