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3月16日消息(记者王珩 贵州台全国两会报道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民生领域的重点话题之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话题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7(2)班,特殊教育老师李念兴正在用手语耐心地上着初中数学课。他说,作为班主任,已经带着这23名孩子七年了,希望全国“两会”能在关爱特殊教育孩子方面给予更大的帮扶力度。“我觉得要在全社会继续营造关爱特殊教育孩子的氛围,然后在师资培养方面,希望教育部门能够通过教育机构、师范院校,来培养专业复合型的特殊教育人才,政府继续加大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让孩子能够有文化、有技能,在社会上幸福而有尊严的过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石慧芬就将目光聚焦到了特殊教育领域。特教孩子们天真无邪,可爱活泼,脸上挂着的灿烂笑容是让她在特殊教育行业坚守18年的原因,同时也坚定她在全国“两会”上表达孩子们心声的决心。“我想关注的就是特殊学生的一个就业问题,从我们学生毕业情况来看,他们的就业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作为社会上的一份子,为了减轻这个社会的压力和家庭的负担,如果他们能自食其力的话,那肯定是更好的,也是我们特殊老师所希望的。”
进入三月,遵义医学院刚刚开学,遵义医学院人事处处长李荣远老师正在忙着登记2018年新学期学校教师的情况,由于遵义医学院即将升为遵义医科大学,想要建设“双一流”学校,目前对教师人才方面有着很大的缺口,他希望全国两会能对西部地区高校教师人才资源给予关注。“尤其是西部高校和东部高校比较起来,它应该欠帐了很多年,现在我们又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行竞争,所以说国家层面应该说对我们西部的高校,尤其是我们西部高校的老师,人才这一块的流动,应该有一个指导性的意见。”
百姓所呼吁的,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这一次在全国“两会”重点关注的内容。殷红梅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发现,“双一流”建设加剧了中西部地区的人才竞争,中部地区高校往往开出极其优惠的条件吸引西部人才,使得原本就历史欠账多、基础薄弱的西部高校更加脆弱。殷红梅代表呼吁:不要让“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拉大中西部高校之间的差距。“像我们学校也是这两年高层次人才很不容易引进的,然后就走掉了,近两年走了十三个高层次人才,本来就没多少。所以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双一流”最后呈现出不平衡、不平等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个现实,就想看国家能不能针对西部地区出一些倾斜性的政策,用差异化的政策来全面地带动全国的“双一流”建设。”
同在蓝天下成长,享受公平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乡村教师待遇”再次被提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认为,当前,贵州省偏远农村地区教育还面临着不少问题。“贵州的教育国家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但是由于我们历史欠账多,农村学校有些空壳学校还是存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老师也好、硬件也好、软件也好,还是一个短板。”
今年上会,吴明兰代表带来了关于教师教龄津贴实施与提高的建议,希望能改善乡村教师待遇,鼓励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中。与她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黔南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处长潘晓慧。潘晓慧委员认为,全面实现教育公平是一场“攻坚战”,除了要提高教师待遇,还应在政策层面加大改革,破除教育不平等化壁垒,力争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温暖每一个人。“教育质量不高体现在我们的师资素质水平,我们调研出来的就看到我们当地的这个学校师资主要是来源于地方院校的培养。近几年来从招生的情况看,那么很多都是调剂过来的。我这次的建议就是希望国家在高考制度上,对于二本这一块的这个师范类专业的招生也能够纳入到提前批次录取,目的就是能够吸引优秀的学子首选进入到师范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