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钳工状元”郭锐:中国蓝领工人的前景很美好

2018-03-12 06:41:0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郭锐:当时的社会环境,工人的价值感和社会导向并不是特别好,一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别当工人。我父亲开始不同意,可我很坚持,他后来还是同意了。

技校毕业我就进工厂了,19岁,学徒工。当时都是跟着师傅学习,我的师傅50多岁,是厂里的技术大拿,所有工人对他都很崇拜。他要求非常严格,经常教导我必须有钻研的精神,必须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新京报:19岁进厂,25岁参加技能大赛拿了第二名,也就是说,从学徒工到技能人才,你用了6年时间,怎么做到的?

郭锐: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要比别人多想多干多琢磨,不能怕苦怕累。当年住单身宿舍,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厂里,早上7点半上班,我一般7点之前就到了,下班以后也经常待在车间里。同等情况下干一个产品,别人可能两个小时干完了,我两个小时也能干完,不过我会更加追求产品的品质,让自己做出来的产品成为精品。生产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可以当天解决,也可以明天或者后天解决,我肯定要在当天解决,想不明白就不下班。现在回想,正是这种工作习惯,更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工匠精神高技能人才队伍不可少

新京报:你参与了和谐号、复兴号的研发和生产,具体负责哪些工作?

郭锐:我主要是从事转向架生产,转向架也就相当于我们汽车的底盘,上面叫车体,下面叫转向架,一个车体前后各有一个转向架,把车体落在转向架上,转向架、车轮与两条平行的钢轨进行滚动。

转向架虽然看着比较小,但是几乎所有的轴承都集中在这儿,比如轴箱轴承、齿轮箱的轴承,还有制动装置、电机、驱动装置等等,都是在这个转向架上,所以转向架既是行走部分,也是一个驱动部分,对技术的精度要求很高,装配精度需要控制在0.04毫米以内。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