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这样,最开始大多数农村绣娘还是不愿意接受培训,纷纷表示没有多余时间参加,挣钱还得靠种庄稼、喂养牲畜。
马边县袁家溪乡老畦云村32岁的司睹哈干曾是贫困户,自己患有哮喘病,还要供两个小孩读书,家境困难。乔进双梅了解到司睹哈干有刺绣基础,通过几晚上的反复开导,才说动她答应参加培训。如今,培训上岗后的司睹哈干在镇上开了一家彝绣实体店,一年收入好几万,实现了脱贫。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乔进双梅说,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成立至今,仅三四年时间,就带动周边168名绣娘实现居家就业,年人均创收达8000元以上。
“传统彝绣风格样式老旧,一些年轻人觉得不时尚。”乔进双梅说,合作社在保留彝绣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再创新,推出的产品样式新颖,花纹简洁多样,颜色也更加丰富。与此同时,还积极应用电子商务等方式,进一步开拓市场,寻找增收致富的渠道,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大旅游景点,让彝绣不断与时代接轨、与市场接轨。
为了推动传统彝绣传承,从去年起,乔进双梅带着“女子绣班”走进当地小学开展培训。她还向学校建议,将彝绣列入青少年课外兴趣活动,每周开办一次。“不仅可以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也能让彝族孩子从小学会一门居家灵活就业增收的技术。”
今年全国两会,乔进双梅将提交关于支持少数民族妇女创业的建议。“未来合作社不仅要带动马边县的彝族妇女就业,更要把凉山的贫困妇女带动起来,实现居家就业,也希望国家有更多的相关支持政策出台。”乔进双梅说。
三河村易地移民1号安置点(央广网发 阿克射鸠摄) 央广网凉山2月10日消息(记者樊承志 特约记者阿克鸠射)按照彝族传统习俗,吉好也求和同村的另外28户人家,将喜迁新居的吉日选定在了明日(2月11日)
原标题:厉害了!工人们在100米高电线塔上淡定吃饭一段工人们在100米高空泰然自若吃饭的视频在社交网络爆红,获450多万点击量。拍下这段视频的是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小伙阿由尔一,他是一名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