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2月26日电 题:人穷志不穷 脱贫靠自身——湖南娄底“扶贫先扶志”促群众脱贫致富
新华社记者 史卫燕
流水潺潺,良田遍野,漫步村道,南方丘陵美景尽收眼底。虽然年味还未散去,踏遍村里的土地,看不到一小张废纸、一小节鞭炮,房前屋后、街头巷尾干干净净。
这里是位于湘中的娄底市新化县油溪桥村。村里人骄傲地向记者介绍,油溪桥没有一名保洁员,家家户户却都是尽职尽责的“保洁员”。不仅如此,村里22公里小路硬化、人畜饮水、农网改造等工程都是全体村民自发筹劳建设起来的。
几年前,村里还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没有一米硬化公路、没有一分村级收入,有的只是成片的垃圾、废弃的池塘、似倒非倒的危房。“有女莫嫁油溪桥,四季只喝西北风”在附近的村庄广泛流传。
2016年开始,娄底市开展“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行动,从整治环境风气入手,采取系列办法强力推进治懒、治惰、治脏、治赌、治愚工作。转变在油溪桥等村庄悄然发生。
在新化县大树庙村,记者看到,每家每户的“户主档案袋”整整齐齐摆放在村委会,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好人好事明细、打牌赌博等违章违法行为以及产业及生产情况等一清二楚,每月更新。
“这些‘大数据’不仅为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提供全面信息,而且以其权威公正的评判对老百姓的行为形成约束,不少家庭在娶妻嫁女前必看对方的‘户主档案’!”大树庙村村主任刘艳飞兴奋地说,自己体会到了创新管理带来的变革。
在双峰县杏子铺镇村里的文明宣传栏,全村已脱贫、预脱贫、未脱贫户情况正在动态展示。一些村还自发举行脱贫群众性评比活动。
杏子铺镇党委书记谢联宇介绍,这其实是抓住老百姓普遍“爱面子”的心态,鞭策其奋发向上,营造“脱贫为荣”的风气。
在新化县高寒山区大熊山金龙村,记者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解决群众喝水难的问题,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钱局新多方筹措饮水工程资金。项目开工在即,该村二组却因以往的纠纷,不愿为一组提供用水,阻挠建水塔。
双方在协调会上争论不休,钱局新一直在琢磨办法,突然灵机一动,喊道:“究竟是哪些户不同意?到我这里登记一下,然后刻在石碑上,立在村中心。到了秋冬,你们的子孙没有水喝的时候,看一下石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结果再没有一户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