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2月26日电 题:“以武立村”激发传统武术村庄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刘金辉
近几日,还沉浸在年味儿之中的河南内黄县司马村格外热闹,该村的文化广场上正在举行梅花拳展演,在村里已传承150多年的梅花拳让古老的村庄焕发新的活力。
在不大的舞台上,从几岁到60多岁的表演者接替出场,从套路到器械,从单人、对练到集体展示,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吸引了十里八村的老百姓,赢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司马村13岁的任佳龙习练梅花拳两年多了,现在也能有模有样地在台上表演一两个套路。“刚开始我不是很喜欢练拳,后来看村里的孩子都练了,我也跟着学起来,现在真的喜欢上了梅花拳。”
任佳龙的师傅是24岁的小学老师刘铭,她每年寒暑假都会义务到村里的拳馆教拳,孩子们都很喜欢她。生长在司马村的刘铭自幼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梅花拳,上大学时,梅花拳成了她的特长,经常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上表演梅花拳,一度成为学校的名人。
“起初,只是爱好,但后来发现梅花拳有更高的价值。中国武术以武德为先,练武先修德,反对以武斗狠,反对欺压弱小,提倡惩恶扬善,这对塑造整个村庄的良好风气都很有帮助。”刘铭说。
正因为如此,2008年,村里新一届梅花拳协会组织村民捐资建造了梅花拳堂和练功房,一入练功房,首先看到的就是武训,包括“不许欺大压小、不许争名夺利、不许凶恶不善”等12个“不许”,练拳者必须牢记于心,付诸于行。而这套武训也渐渐成为了村规民约,成为了该村的一面道德镜子。
在拳堂的旁边,矗立着两座纪念将梅花拳传入该村的两位先师的石碑,碑文显示,梅花拳在1862年从清丰县雷家传入该村,至今已有150多年的传承,形成了“以武立村”的传统。
“别的村有些村民春节回乡就是赌博、喝酒,而我们村的村民以练武、切磋、表演为主,这就展示了我们村‘以武立村’形成的好风气。”刘铭说。
近几年,司马村组队多次参加在山东梁山举办的全国梅花拳演武大会,共获得6枚金牌、10枚银牌和15枚铜牌以及优秀组织奖和团体总成绩前十名。2013年,司马村被授予全国农民体育先进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