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又不一般

2018-01-29 15:15:1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当年的南泥湾

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让原来的荒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南泥湾副镇长周盛的爷爷周福祥曾是三五九旅的一名战士,亲历了大生产运动。周盛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从小就对南泥湾充满感情。周盛说,记得小时候父亲第一次带他回到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留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南泥湾独有特色的一碗香喷喷的香菇面。

南泥湾香菇面制作方法就源起当年大生产运动,当时一位叫李冲的广东中山人随三五九旅到南泥湾屯垦时做出制作出来,这也侧面反映了当年南泥湾的丰饶。

侯秀珍告诉澎湃新闻,她家门前公路边的那片稻田就是当年三五九旅开垦的。听公公讲,1942年,三五九旅到南泥湾的第二年,就开始养牛、养羊、猪一些家畜。有了牛,耕地效率得到提高;有了羊,就用羊毛纺织衣物,还有了羊奶喝。

1942年7月,朱德在《游南泥湾》一诗中写道:“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初告成,战士粗温饱。熏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

1943年,贺敬之、马可创作的著名歌曲《南泥湾》,反映当时经过三五九旅大生产运动后的南泥湾“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盛景,将南泥湾称作“陕北好江南”,歌曲历经数十载,将南泥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传唱至今。

到了1944年底,三五九旅一万多人实现了每人养一只羊、两人一头猪、十人养一头牛。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和兵工厂等二十多家小型工厂在南泥湾陆续开办,还成立了专门的运输队和军人合作社。

侯秀珍说,最初时候,南泥湾到延安的公路还没有通,战士们往延安送余粮,35公里的路,都是战士们赶着驴驮着粮,再自己背着粮去延安。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