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夕兵深知,现在种地跟过去不一样了,要科学种粮,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路子。“开始流转土地的时候,我就通过自筹、贷款等形式购置农业机械。”程夕兵说,“现在除了施肥,从平整土地开始,到育苗、插秧、打农药、收割、烘干,全都实现了机械化。”
程夕兵算了一笔账,以水稻插秧为例,插秧时节气温高,人工成本就高,一亩地差不多需要300元左右,而且温度超过40摄氏度就不敢用人工了。全用机械就不存在受天气限制的问题,还节省了人工费,极大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利润。
谈及未来的打算,程夕兵想要建个农业产业链,从粮食种植到消费者的餐桌实现一条龙服务,打造真正属于小岗村的品牌,多种粮、种好粮,从源头上保证质量,让每个人吃上绿色放心的粮食产品。
小岗村养猪大户殷玉荣接受记者采访。 新华网 赵凤艳 摄
从“败家女”到年收入50万——
一个“打工妹”的返乡创业故事
早上6点,天还没亮,殷玉荣就起身准备打扫猪圈了。这个冬天,小岗村似乎格外冷。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积雪过了好几天都还没融化干净。殷玉荣倒不觉得冷,只要猪苗们好好的,她心里就踏实、暖和。
1979年出生的殷玉荣,是小岗村的养殖大户,2016年获评小岗村致富带头人。目前,殷玉荣的养殖场年出栏仔猪、肥猪共800头左右,2016年销售收入50余万。
“以前在外面打工时,看到村里人在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便按耐不住回村创业的想法。”从学校出来后,殷玉荣就到县城打工了,她在水泥厂当过工人,也做过快递员,还跟丈夫一起跑过运输。“再说,看着家里那么多土地荒着,心里难受,就想做点事。”
央广网成都6月29日消息(记者贾宜超)6月29日,记者从在成都举行的“中欧班列(成都)突破2000列及班列新产品推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五年运行,中欧班列(成都)于6月28日实现累计开行2000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