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旅游研究院:企业包县扶贫为丹寨植入富裕基因

2018-01-13 12:11:2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丹寨1月13日消息(记者张兆福)1月12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开发布了《丹寨旅游扶贫报告》,认为贵州省丹寨县扶贫成效显著,开创了我国扶贫攻坚“企业包县”帮扶的新模式,是一次创造性实验和实践,为旅游产业精准扶贫树立了新标杆。

丹寨扶贫模式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价为一场“一劳永逸的富裕基因植入工程”。央广记者近日来到丹寨县,它给出的扶贫方略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记者采访丹寨县副县长李白

“企业包县”,用经验划定一张路线图

近年来,随着扶贫战略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扶贫大军中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万达创造新地提出了“企业包县、整县脱贫” 扶贫思路,在几经考虑后,选择贵州省丹寨县这一国家级贫困县作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实验区。

也就是这样的机会给丹寨县带来了16亿的资源,不过,万达并没有大把撒钱开展“硬扶贫”,而是对丹寨县可发展资源深入考察,多方苦求良方。历时三年,通过和国家审计署、地方政府合作,一场扶贫探索正式拉开序幕。丹寨脱贫路线图正式落地。

今年冬天,莫廷品一家都没闲着。丈夫出去开运输车搞物流,莫廷品在家门口种了一块儿冷凉输菜,此外还养起了猪和鸡。平时翻地、喂猪让莫廷品在门口致富了。

“今年是我享受扶贫基金分红的第二年,去年的用来买猪仔和鸡苗”。台上,莫廷品代表受助群众代表发言。她讲的扶贫基金就是去年万达集团在丹寨成立的扶贫产业基金,第二期发放5000万,是能够短期内让贫困户受惠的一步。

中国旅游研究院陈刚在扶贫调研中发现,万达在丹寨推出了“短中长期相结合,基金、产业和教育并举”的扶贫组合拳,实现全域性、普惠性、可持续的脱贫目标。基金,在上面已经提到,产业和教育分别是丹寨万达小镇、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淡季,小镇展现宁静的一貌

“旅游+”,小镇旅游加了哪些料

要实现“包县扶贫”目标,产业选择非常关键。所选产业必须是丹寨具有比较优势,综合性强、带动效应强、具有可持性,且对环境破坏性小的产业。丹寨县副县长李白,为评估所选产业和项目效果,万达组织专业团队反复测算和论证,否决茶叶、大米和养猪等多项产业。最终,将产业扶贫方向确定为旅游产业。

2017年7月,丹寨万达小镇正式开业。富有苗侗民族特色的建筑、神秘的体验非遗项目、原生态的地方美食、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小镇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截至目前,小镇已累计接待人流量300多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20多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丹寨县副县长李白介绍,当前小镇和学校的辐射作用已经放大到全县。

听说县城新开了一所职业学院,陈章美总觉得和自己没啥关联。前段时间村里总有人向她念叨,学校专门有老师给农民上课,教贫困户怎样致富。“教什么的都有,我这一小组学得是养鱼,听说还有学手工的”。陈章美告别泥土工,也建了一座小鱼塘。养鱼、种菜、搞环保……好不热闹。陈章美说,这两年她所在的兴仁镇烧茶村门前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少,家门口有产业,不愁销路。

同陈章美一样,马寨村的陈邵海去年建起了一个蔬菜基地,仅小镇的餐饮铺子就能消化掉总产量的80%。省去了运输费,他能多赚不少。

除了农业之外,县里的手工制品销售也迎来了春天。龙泉镇卡拉村有着“中国鸟笼之乡”的称号,手工编制的鸟笼很是精美,还是贵州省的非遗项目。卡拉村村支书王玉和:“我们村150户有120多户都在做鸟笼,销售是个大难题。多亏有了这个小镇,旺季的时候我们家门口占满游客,要么是来买鸟笼的,要么是吃村里特色的斗鸡肉。”王玉和说,现在村里的平均收入能达到1万多。

作为旅游龙头,小镇还带动了丹寨周边泉山、甲脚、石桥等27个景区和旅游村寨旅实现收入2亿元,吸引丹寨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就业、创业。

中国旅游研究院介绍,仅用半年时间,丹寨县旅游人次和综合旅游收入都超过2016年全年的3倍。直接创造就业人数近2000人,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县贫困人口26637人实现增收,预计今年可实现全县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刚说,丹寨已被注入了富裕基因。

关键词:丹寨扶贫旅游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