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防风险,2018怎么干?(6)

防风险,2018怎么干?(6)
2018-01-08 14:06:51 央广网

此前一周,财政部就曾向社会通报了江苏省、贵州省严肃问责处理部分市县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的情况,70多名官员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其中有部分官员已离开涉事岗位,甚至已被提拔。这意味着,无论在任与否,在地方政府官员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上,终身问责将成为常态。

“对地方债违规违法问题,一经查实,都要从严问责。”江苏省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问责为契机,切实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扎实做好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清理整改工作,稳妥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确保各项政策规定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去年以来,中央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频出重拳,加快存量政府债务置换、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一系列组合拳为地方债“开前门、堵后门”,多管齐下防范金融风险。公开信息显示,除上述四省外,2017年先后有重庆、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份的多名责任人,因为地方债违法违规问题被问责处分并公开通报。

记者展望:

借钱总是有风险的,但地方债因为有了政府这个特殊责任主体,似乎罩上了“金钟罩”。“出了事有政府兜着”“钱花在公家的事上,出了问题也没责任”,在不少人的观念里,只要钱借给政府了,就进了保险柜,既没有金融风险,也没有道德风险。

从数据来看,到2016年末,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7.33万亿元,负债率36.7%,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地方债最大的风险不在账面上,看不见的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隐性担保、融资平台举债、假借政府购买服务变相举债、虚假PPP……地方债务披上各种“马甲”,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小觑。

“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地方债管理定了调。拆除地方债的风险隐患,一方面要坚决“堵暗道”,严查隐藏在政府隐性担保背后的违法违规融资平台,严防地方债变化多端的新品种,对出现的问题一查到底、终身追责;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明渠”,规范地方债发行,加快存量政府债务置换步伐,对地方事权给予相应的财力保障,引导地方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消除地方债违法违规行为存在的土壤。

首页上一页...3456 6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