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多少“荒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2017-12-25 07:00:2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多少“荒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水污了,水清了;山秃了,山绿了;人哭了,人笑了……从“荒山恶水”变回“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记者一路追寻,去探访其中的转换之“道”。

由“废”而“绿”,战天斗地拼命干

“画上的富春山居秀润淡雅,现在的富春江又变得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在富春江边长大的赵银海说。杭州富阳区,正是黄公望在近700年前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

然而,有千年造纸历史的富阳,曾一度陷入美丽发展难两全的困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富春江两岸“家家造纸、户户开厂”,从业者近十万人。“低小散”的模式能耗高、污染重,每年1.6亿吨污水汇入富春江,长期粗放生产累积的环境包袱越来越重。

“哪怕收入下滑、经济下行,转型升级也必须做!”富阳区春江街道副主任寿平丰说,2013年开始,富阳坚决推动造纸行业转型升级,6轮整治关停近400家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水体,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

又见“富春山居图”,考验的是“舍得”的智慧。而要失而复得,还必须“战天斗地”。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皇家猎苑。但始于清末的开围放垦,逐渐把这里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原。

196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369人来到塞罕坝,成为第一批建设者。他们开始了漫长的林场建设。现年77岁的赵振宇回忆:“一个窝铺住进20人,没有门板,就用草苫子代替。早上起来,屋内到处是冰霜,褥子冻结在炕上。吃的是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着雪水。”

经过一代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如今的塞罕坝早已重现生机。“宜林地都已种完,剩下的全是人力挖不动的硬骨头。”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副场长陈智卿说:“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利用勾机挖……5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已完成7.5万亩石质荒山造林。再有2年,剩下的1.4万亩将全部绿化。”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