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处理生活垃圾,上海有办法

2017-12-21 17:31:2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三村住宅小区居民将生活垃圾准确投放后,可以获得“绿色账户”奖励积分。本报记者 张蕾摄/光明图片

早在2000年,我国就公布了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杭州等成为首批试点的8个城市。然而试点10年后,有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大多是停留在宣传阶段。此后,多地开始尝试通过地方立法来推动垃圾分类,制定垃圾管理类的规章制度,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上海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历经多轮探索实践。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上海市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强制分类,取得了较好效果。近日,本报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赴沪走访调研,近距离感受到当地致力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决心与成效。

用“绿色账户”为环保行为加分

为鼓励市民主动、准确参与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分类实效,上海市创建了“绿色账户”这一有效机制。

所谓“绿色账户”,是指通过积分兑换鼓励居民自主分类,实现“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陆月星介绍,在注重正面激励的基础上,各区还结合实际,探索、建立起“居民自治”“居委会牵头推进”“物业履职”“定时定点”等源头分类的“上海模式”。

静安区桂花园小区,居民总户数157户。2014年6月,小区正式启动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实施一年后,垃圾分类参与率就达到95.5%,绿色账户积分活动参与率达到91.3%。

小区居民盛阿姨作为楼组长,负责牵头垃圾分类工作。“刚推行时遇到不少阻力,一些居民嫌烦嫌脏,不理解为啥交了物业费还要办‘绿色账户’分类垃圾,那不是物业的事情嘛……”

对此,盛阿姨并不着急,她有个分三步走的“百日计划”。

第一个月,先让居民知道垃圾分类和“绿色账户”可刷卡积分。第二个月,在小区醒目处张贴一张巨大的积分榜:参与垃圾分类和获得“绿色账户”积分的家庭打红色五角星;没有参与的家庭打蓝色五角星;家中有志愿者和积极分子,则打两颗红色五角星。第三个月开始搞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每天早晚六点至九点开放垃圾箱,中午关闭,并安排志愿者劝导未按规定时间投放的居民。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