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南京好人”拉贝:故居每年迎数万名海内外游客参观

2017-12-12 22:45:1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南京12月12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如果不是今天来,都不知道原来他离我们这么近。”站在南京拉贝故居前,从外地前来参观的游客姜先生,面对故居前的拉贝塑像,对记者说。

参观者所说的他,就是约翰.拉贝(简称拉贝)。1937年11月22日,日军攻破南京防线前夕,留驻南京的外国人为给来不及撤退的中国难民提供避难所,决定仿照de Besange神父在上海建立南市安全区的模式建立一个“南京安全区”。于是一个名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私人机构自此成立,时任西门子洋行驻南京代表的拉贝被推举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

  

  拉贝故居

按照国际委员会的划定,“南京安全区”以美国驻华大使馆所在地和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鼓楼医院等教会机构为中心,四面以马路为界,占地约3.86平方公里;就是这个总面积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拉贝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南京安全区国家委员会成员,设置了包括当时的交通部大厦、华侨招待所、金陵大学以及最高法院等25处难民收容所,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

如今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门附近的广州路小粉桥1号,就是拉贝故居所在地。1932至1938年间,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处代表的拉贝在此居住。从拉贝故居进入大门走到尽头,有一个类似于地窖的建筑,是拉贝当年亲手修建的防空洞,用于庇护难民。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25万名难民涌进南京安全区避难,拉贝的小院也成为南京安全区25个难民收容所之一,让600多位难民免遭日军杀害。

在亲眼目睹日军暴行后,拉贝在这里写下了长达二千一百多页的《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

关于拉贝日记的历史价值,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郭胜大认为,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写作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作了翔实的说明。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