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吃不饱、卖不掉 实现收运用“闭环”管理
我国是餐厨废弃油脂的产生大国,仅在上海,每天就有150吨左右的废弃油脂。而过去,处置“地沟油”,餐饮企业需要给环保部门付费,将油交给“正规军”的积极性不高,不少生物柴油的加工企业也因此处于收不到油、产能不足的状态。
“由于饱受原料匮乏、市场狭小、政策不配套的煎熬,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多年来步履维艰。”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郑树松说,而且由于过去销售市场大门紧闭,生产成本高导致企业成本倒挂。“吃不饱”“卖不掉”共存,让处置企业难以存活。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蔺建民也表示,这一现象在不少地方普遍存在,安徽、云南和海南的部分地区都制订过相应法规和标准,在当地推广生物柴油的示范应用。
解决“吃不饱”,需要通过政策保障餐饮企业从过去的付费处置,转变为“卖油”赚钱。例如,上海探索了“地沟油”的收、运、处、调、用全程闭环监管模式:餐饮企业安装油水分离器,油脂被“上锁”;收运统一车辆并安装GPS、统一持证上岗;由有资质的企业将其处置生产为生物柴油。
据介绍,目前上海的餐厨废弃油脂收油量已由2011年之前的每天10余吨提高到2016年的平均每天100吨以上,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解决“卖不掉”,需要制定机制,避免处置企业卖一吨、亏一吨的局面。不少地方都出台了相关规定,以行业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保障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置体系持续、有序运转。
上海中器环保是上海指定的“地沟油”处置企业。董事长张学旺说,现在每吨收油费用3600元、加工成本2000元。过去,生物柴油只能卖给锅炉房等附加值不高的客户,一吨要亏近千元。“现在进入中石化终端销售,附加值一下子就提升了;再加上补贴机制,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狙击“地沟油”回流 关键在“疏堵结合”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总结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经验,推动培育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