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市场引领采取新举措,贫困地区农产品销路更加畅通。现在没有产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产品。针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我们组织贫困地区合作社、企业等农业生产主体,参加各种展销活动,支持各地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发展电子商务,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好产品卖得出、卖个好价钱。在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举办产业扶贫专题展,组织80多个贫困县、20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贸易额超过5亿元。今年3月,会同北京、天津组织120家企业、批发市场、经销商与环京津28个贫困县签订168项合作协议,帮助销售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如今已经走出贫困山区进入千家万户。
第四,龙头培育迈出新步伐,带动脱贫能力明显增强。我们支持贫困地区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批扶贫“龙头”成长壮大、落地生根,成为带动脱贫的“火车头”。我们鼓励引导各地探索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龙头带贫模式,让广大贫困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截至2016年底,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8万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万家;全国758个贫困县(不含西藏)发展农民合作社44.2万家,带动1500多万户农户;我部100个样本贫困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覆盖度达到49.8%。
第五,科技帮扶呈现新亮点,支撑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农业部门的最大优势是技术优势。我们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和农技推广队伍,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技服务,在7个重点贫困地区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在环京津28个贫困县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服务行动”“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行动”。近几年,每年都有60多人在贫困地区挂职帮扶,今年又从部属事业单位选派28名处级干部到环京津28个贫困县,开展技术指导,提高产业扶贫水平。这些举措帮助贫困地区引进了优良品种,推广了实用技术,培育了脱贫带头人,播下了致富的种子。
第六,典型引路开创新局面,产业扶贫范例推广反响热烈。农民搞产业最讲眼见为实,跟他们讲十遍,不如让他们看一次。去年,我们总结了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3个范例,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总结推广。随后,我们在全国层面又先后遴选了广西百色芒果、贵州黔西南薏仁、河北平泉食用菌、湖北罗田黑山羊、安徽岳西茭白、河南信阳毛尖、山西平顺中药材、宁夏盐池滩羊、四川苍溪猕猴桃等10多个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产业扶贫范例,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12期产业扶贫现场观摩,现场培训700多个贫困县负责同志。地方还结合实际,总结推广了200多个典型范例。这些范例都是基层的实践创造,干部群众往往一看就有信心、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通过现场观摩等形式,很好地发挥了树榜样、受启发、找差距、增信心的作用,让基层干部群众真正想干、敢干、能干、会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