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0月8日电 题:双节出行观察:从天上到地上,去哪儿变得更容易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邵鲁文
国庆、中秋假期已进入尾声,记者观察到,今年“双节”期间,各种交通出行方式进一步完善,保证越来越多旅客“走得放心”。同时,随着高科技手段、共享经济等元素的广泛应用,旅客出行更加便利,不论是旅游、探亲还是返乡,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已被打通。
10月7日,在山西运城北站,1名小朋友在执勤民警的帮助下进站。随着国庆、中秋假期接近尾声,全国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新华社发(鲍东升 摄)
天上地上到海上,出行保障全覆盖
今年“十一”黄金周,“海陆空”都有了更便利的出行体验。如果你选择坐飞机,那么去往各大景区的飞机“应有尽有”。威海市民刘新岩告诉记者,由于很多地方距离遥远,假期出行他格外看重乘坐飞机节约的时间成本。据山东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经由北京、杭州等地转机,航班不仅可到达各省会城市,还可直达敦煌、九寨沟、井冈山、景德镇等热门旅游景点所在地。
而中短途旅游,则是高铁的“天下”,随着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建设,拉近了很多城市之间的距离。青岛站客运车间书记修海波告诉记者,随着山东省内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的全线贯通,游客可以便捷地在青岛、烟台、威海这三大旅游城市间通行,这使很多旅客改变了过去旅游只到一个城市的传统观念。
出行当然也少不了“海里游的”。记者了解到,青岛火车站将火车票和轮船票的售票进行结合,推出一站式购票服务。旅客如需在青岛乘高铁到烟台,再从烟台坐轮渡去大连,在青岛站就可以把船票买好,省去了旅客中途换乘购票的时间。大连旅客孙世伟告诉记者,国庆前几天在青岛探亲,再从青岛乘高铁到烟台,坐船回大连,火车票和船票的价格要比机票低不少,这种购票方式既方便又实惠。
有车一族越来越多,海运还将自驾游的旅程进一步延伸。记者从渤海轮渡了解到,国庆期间烟台至大连航线的客流量较往日有明显增加,其中自驾游出行的旅客占了很大比重。通过“渤海晶珠”等轮船,既可以载人又可以载汽车,这一便捷的方式也让更多家庭选择带着自家的车来坐船,看海、自驾游两不误。
“刷脸进站”“高铁上点外卖” 智能手段让出行方便有序
节日期间,庞大的客流量需要安全有序的保障。而一些高科技、智能化的设备和技术投入使用,让国人的出行既方便又安全。
在青岛站,高科技设备的投入应用,有效缓解了“十一”黄金周的客流高峰。修海波告诉记者,车站新安装的高清探头覆盖了站内所有角落,这些高清探头传输的画面,全部传输到车站的中央监控室中,监控室工作人员根据客流实时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度,对缓解车站内经常出现的客流拥挤、旅客滞留有很大帮助。
而在济南站,“刷脸”正成为旅客检票进站的新方式。记者看到,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实名制核验进站闸机,正在代替以往的人工检票方式。旅客只需将身份证与车票叠放一起放入闸机扫描区,闸机的红外感应摄像头会采集旅客的人脸信息,与身份证人脸信息进行识别,确认一致后就可进站。
此外,铁路部门今年推出的“手机点外卖,外卖上高铁”服务,也给旅客带来了方便。据山东济铁旅行服务有限公司工程师焦若愚介绍,外卖服务的推出,使旅客能够更加从容地出行,只需通过手机,一边取票进站,一边上车取餐就能成为现实。尤其是G12、G20等在“饭点”途经济南西站,开往北京、上海的高铁,外卖服务更受“吃货”欢迎,这些车次每日的订单数都在200单左右。
共享经济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飞机、火车、轮船,这些传统的交通工具解决了城市间交通,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城市内的通勤也变得更加方便,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共享单车的普及让旅客们来往于不同景点摆脱了出租车、公交车的“束缚”。记者在济南看到,节日期间,趵突泉、大明湖等景区周边,很多人拿出手机不单为拍照,而是为了“扫码”。从太原到济南旅游的孙先生说,来到陌生的城市旅游,对公交车线路不熟悉,出租车也不好打,共享单车成了新的选择。
除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也来了。记者在山东临沂看到,一辆辆电动新能源汽车在一些指定区域整齐地停放着。时不时有人拿着手机,前来解锁将车开走,多位旅客告诉记者,共享汽车这一模式,自主性更强,出行的范围也更广。
记者了解到,共享经济的模式还在延伸,除已有的方式外,共享房车等新模式也在一些城市试点推广,这也给今后人们节日出行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红昌说,共享出行方式的出现,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这一模式不断发展。随着共享经济与交通出行的融合,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正被破解,去哪儿变得更加容易。
新华社拉萨2月5日电(记者李键、格桑边觉)初一的拉萨古城,街道人流如潮。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藏族群众,开启了新年拜年活动,社区和街道不时传来“扎西德勒”的问候。 5日恰逢春节和藏历新年的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