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砥砺奋进的五年 新疆昌吉市在河之洲筑乡愁

砥砺奋进的五年 新疆昌吉市在河之洲筑乡愁
2017-10-07 10:01:53 央广网

央广网昌吉10月7日消息(记者张雷 通讯员石洪川)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悉数国内部分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守相望。进入新疆昌吉市必须要跨过一条河。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的昌吉市拥有三条河,头屯河、三屯河和滨湖河,多年来,这座城市经历了“缘河而生”、“临河而‘痛’”、“因河而兴”的历史性巨变……

  缘河而生

千百年来从新疆天山北坡中段天格尔峰,雪山融水跨越高、中、底山带从千沟万壑奔流而来,形成两条河的主流,一条叫头屯河,一条叫三屯河,南部山区三工河支流滨湖河从中部城区流过。千百年来在天然状态下,河水可以流到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

如果提及十余年前的头屯河、三屯河,在当地人的记忆里,它就像一匹狂放不羁、猎猎嘶吼的野马,时而狂野嘶鸣、时而躁动不羁、时而温婉娴静,在每年的洪水季,其河水冲蚀河岸,侵蚀耕地、草场……据悉,三屯河早在1899年,层出现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达到了816立方每秒,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地灾害。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1981年和1985年昌吉市先后建成头屯河和三屯河两座山区拦河水库,并建立了两河渠首饮水枢纽工程和永久性桥、涵、渡槽工程1000余座,以及干支斗三级防渗渠道1000余公里,极大地提升了该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率。

多年来,这座在古今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黄金通衢城市,在河流的哺育下,这座新兴的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区迅速扩容,人口出现了裂变式增速,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移民”创业大潮,尤其是近五年来,昌吉人以巨椽之笔,凭借包容开放的气魄,让西部天山北坡经济带上这座年轻而又耀眼的明星城市,从5年前的32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60余公里,5年间再造了一座昌吉新城。

在昌吉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刘鸿雁指着一张全市水域地图告诉记者:“这就是昌吉市近年要重点打造的水系规划图,目前,昌吉市正在全力推进‘一城两园三河一链’建设,围绕头屯河、三屯河景观提升,以及打造北部湿地‘碧玉链’工程,来实现北部四个乡镇生态大提升。对两河流域的治理并引水入城,将为昌吉市生态升级,提升城市气质带来重要动能。”

  头屯河——“伤心之地”开启生态之门

如果问十年前昌吉市最高的建筑是什么,当地人都会说工业和热力排放废气的“烟囱”。的确如此,对于生活在北方的昌吉人来说,一年要经过长达6个月的漫长冬季,实施燃煤锅炉供热,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提供着抵御严冬源源不断的热源。近五年来,昌吉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理念,陆续依法关停、拆除了数百个燃煤锅炉,统一实施了集中供热。2016年6月,在城区头屯河沿岸,屹立近20年,高120米的庞然大物——兴隆热力烟囱瞬间倒塌,一个绿色崛起,建设美丽昌吉的“集结号”全面吹响。

2013年,一朵天山雪莲花在昌吉市城区的东大门——头屯河畔“绽放”,这朵以盛开的雪莲花为造型的建筑名叫——新疆大剧院。项目总投资达12亿元,占地面积280亩,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列为“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

四年前,这座巨大的建筑耸立在头屯河裸露的河床上,由于当时周边环境还未完全恢复,这座建筑显得尤为“突兀”,颇有些“虎落平原”的戏剧化布局。如此“落子”这是怎样的城市规划?很多人对此产生了种种不解和疑问。

其实,在昌吉市东大门建如此奢华的大项目,也许有着当地人对城市规划独到的前瞻和更深的寓意。在曾经刺痛“乡愁”的伤心地建诗意栖居家园也许正是对当地人进行“疗伤记忆”的最好抚慰,更像是当地人用一个绿色崛起梦想在这片区域徐徐抒写的开卷语……

提及十余年前的头屯河,在当地人的记忆里,沿河两岸砂石料厂、预制厂纷纷“登滩”圈地,造成河道污水横流,垃圾如山,乱采滥挖现象严重。由于头屯河上游八钢河段归乌鲁木齐市管辖,中段东岸即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和五一农场归农十二师管理,西岸归昌吉市管理,因行政区域不同,整条河流的整治没有统一的规划。就在十年前,昌吉人提出并全面实施了治理该流域的恢复计划。“十二五”期间昌吉市坚持“生态立市”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南部山区、头屯河沿岸等重要领域综合整治,沿河流域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去年,昌吉市聘请国际一流设计公司参与对沿河流域规划设计,按照“生态休闲水岸、都市文化长廊、国际交往窗口”定位,将这条护城河规划为“一湖、两带、九大主题公园”,目前已经施工开建。

昌吉州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孟凡刚在接受不久前来昌吉市采访的25个省区记者时感慨地说:“在头屯河,过去这里的人们依水而居,沿河布满了水泥厂、钢铁厂等110多家企业,私搭乱建建筑600多户。我们花了20个亿从去年到今年的4月份才全部搬迁完毕,同时这片区域我们要用50多个亿来恢复生态。从城区到南部的庙尔沟村,全部拆除实现绿化。头屯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两岸生态环境,推动乌昌同城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屯河——开启“城中城”慢生活时代

2017年初,昌吉人实施了一个在城市中造“城”构想,并把这一实施的工程取名为康养示范城。这项占地22平方公里总投资200亿元“新贵”项目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一个城西的新坐标正一步步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新版图。昌吉人要在这片当年的“乱河滩”临岸为“乌昌”区域800万消费群体高标准打造一片生态型“慢生活”休闲圈——康养旅游产业。这项以养生、养老、医疗、文旅等诸多业态为集群的重大民生产业,当地人计划要用五年时间完成。

这项工程的构想来源于一条河,那就是三屯河。

三屯河发源于天山北坡中段海拔4562米的天格尔峰,全长200公里,供给昌吉市和兵团农六师4个团场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三屯河是昌吉市城西重要的泄洪通道。据了解,多年来由于河床不断被冲刷或淤积,河床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主河道游摆不定。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在三屯河数十公里的河段,密布着多家采砂厂,一度成为了采砂大军的“主战场”。每年夏季汛期,洪水对河岸冲刷严重,直接威胁到部分耕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夏汛均需投入大量劳力和财力进行堤岸防护和整修,但一直治理成效不大。

“十二五”期间,昌吉市以生态恢复为着眼点,不断加大对河道流域的治理,2016年,重拳出击对三屯河河道内外37家沙场等相关企业进行了集中关停。今年初,昌吉市围绕三屯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实施了新疆生态康养示范城建设项目,通过三屯河综合整治实现河道生态恢复、景观提升、产城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和城市经济效应互撑,最终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型城市。

  滨湖河——让一座城市裂变成两个“主城区”

如果说十年前,昌吉市的商业中心在延安路“飞马转盘”地段,那么十年后的今天,她早已被异军突起的新城区所取代。改变一座城市只有一个主城区的历史,让一座城市变为两个主城区,同样也源自一条河流,那就是滨湖河。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河流具有狂野和娴静双重性格,当年的滨湖河也不例外。滨湖河这条当年被称之为“臭水沟”的河,在每年的洪水季就躁动不羁冲蚀河岸、侵蚀耕地,充当着泄洪渠作用,在其他季节则时而衰落寂寞,时而断流消失。经过近十余年来当地党委政府的不断治理,如今的这条河流就像被套上了“缰绳”开始变得越发温顺和娴静,成了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一张绿色名片。

滨湖河生态景观工程是2003年昌吉市启动的一项重点工程,经过十余年来建设,全长10余公里的滨湖河景观带,仿佛一条强劲的大动脉,为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良,让新区原本沉睡的水脉被唤醒,城市因水的滋润,孕育了万种风情。如今,高品质住宅小区鳞次栉比,高档次购物广场、科教文等民生项目纷纷落户,使这条河流成为了新区走向城市次中心时代的巨大动力……

一“缰”在手,“三河”润城。这个缰绳就是当地党委政府对三条河流从提出治理到精准布局,从谋势、落子再到活棋的大思维从想象到付诸实施的现实版,如果从2003年昌吉市对滨湖河开始治理始算起,对全市三条河流全域治理这个过程,如今昌吉人整整走了十四年。

如今“三河”流域的这片绿洲上,一个个“新贵”项目的“抢滩”正改变着这座新兴城市区域的版图,提升着这座城市的气质,以从未有过的张力,配合商务、商业、居住、文旅等多维业态的完美“落子”组合,强势崛起。

河流,从山涧走来,时而奔腾、时而舒缓,流经100余公里,来到这片绿洲城市,形成一个巨大的“川”字,缓缓穿城而过……十余年来,昌吉人用智慧和汗水渐渐唤醒了这三条沉睡已久的“母亲河”,这是昌吉人乡愁的栖息地,更是当地人筑梦美好乡愁的地方。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