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每隔几年,他的生活环境就会有点改变——停靠在路边的小汽车越来越多;黑白电视机被人们尘封,29英寸大彩电摆了出来;全区第一家麦当劳高调迎客,几乎人手握着一个甜筒;路边突然有了网吧,吸引着很多年轻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新地标不断出现。
前不久,我跟儿子一起去了趟国家博物馆,60后与90后再次奔向了北京中轴线。一路上,回忆和感慨颇多。
顺着马路走10多分钟就是车站,在繁华的新桥大街。现在,这里成了门头沟最热闹的交通枢纽,十几路公交纵横交错,每隔5分钟就有一辆在此停靠,载上一批乘客开走。
40年来,新桥大街的改变
我们坐上了336路公交车,估摸着再有20分钟,就能到达地铁1号线的首发站苹果园。然后一路东行,奔向目的地。
1982年,我第一次去天安门,坐的正是这路车。
336路是北京第一条远郊区县通往城市的公共汽车,它的岁数比我的年龄还要大,50年代便开始运行了。
车厢记载着一个时代:以前,车身是红白两色,体积不到现在的一半,数量少,等来一趟,至少要半个小时。现在,售票员的声音逐渐被刷卡时发出的的滴滴声以及千篇一律的电子播报所替代。我想,可能再过几年,无人驾驶就大规模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