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全省民生监督工作统筹督导,省纪委建立民生监督工作数据通报制度,定期对各市(州)民生监督组发现问题、立案、党纪政纪处分数等指标进行排序通报,每年召开现场会、推进会,持续传导责任压力,以示范引领推动工作。
针对一些纪检机关工作主动性、针对性不强,今年6月至9月,省纪委常委会逐一分片分析研判各市(州)政治生态,对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一一“把脉开方”。每季度分地区、分领域开展信访举报形势分析,着重梳理扶贫民生领域问题线索,逐件交办督办,做到件件有着落。
同时,坚持尽职免责、失职追责,以问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全省共有755名党员领导干部因扶贫领域问题被问责。
推进源头治理 修复政治生态
在2016年召开的全省民生监督工作会上,省纪委专门安排省工商局和省扶贫办党组主要负责人在大会上发言,省工商局就扶持微企资金专项监察发现问题开展整改的情况作了发言。这是省纪委着力推动主管部门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治理的又一举措。
既以监督执纪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又深化成果运用,探索治本之策。省纪委定期对民生监督执纪审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报省委、省政府。对农危改、扶持微企、家电下乡等专项监察发现的问题和根源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工作建议,形成分析报告呈报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将报告全文印发至县级党委政府,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开展自查整改。省纪委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约谈了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党组负责同志。
针对工作中发现的系统性、制度性问题,2014年以来,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向有关部门下达纪律检查和监察建议书、约谈地方或部门党政负责人等方式,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建好民生项目资金的“防护墙”。推动主管部门建立起民生资金电子公示查询和监管平台、扶贫项目精准化电子监控平台等监管载体。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以查处的案件为反面教材,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常态化通报曝光典型案件等形式,持续强化警示震慑,达到查处一案、警醒一片的目的。水城县在30个乡镇同步召开民生资金现场返还会,将民生监督组追回的450万元违纪款逐一返还给群众,并现场开展警示教育,1899户村民高兴地领回了补助款。
民生监督工作开展以来,共返还群众被侵占的资金6630.97万元。被侵占的款物回到口袋里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看到权力不断被关进“笼子”,身边的干部作风好转,政治生态不断净化,感受到公平公正是更重要的获得感。
贵州省委、省政府督查室组织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全省受访群众对当地乡村两级干部工作作风评价越来越好。其中,总体评价“好”的比例最高的2个市(州),恰恰是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最好的市(州)。(本报记者 吴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