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二建集团项目经理张柏祥解释说,逆作法是一种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或部分作为支护结构,按地下结构自上而下并与基坑开挖交替施工的施工工艺。
请看一组对比数据。在市一医院改扩建中,基坑开挖深度可达15.3米,同期其他医院采用顺作法的开挖深度为14.8米。再来看施工周期,市一医院的地下室完工期为152天,效率远远胜于同等条件下顺作法206天的工期。值得注意的是,两者费用基本持平。
改扩建过程中,被改造的原虹口中学老建筑与新建的就诊大楼完美地融为一体,其间的连接体为急诊大厅,连接了急诊病房、诊室与急救中心。这个融合,既是新老建筑的融合,也是现代手术中心、急诊急救中心与老年医学科体系的融合。徜徉于内部,连廊标高与新建筑对齐,保留建筑二层与新建筑二层相连,三层与三层相连,在老建筑一侧布设了楼梯,用以连接不同的层高。在改扩建过程中,还注重风貌的保留和体现,原虹口中学旧建筑的墙体通过拉丝处理,使之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质感。再抬头看,急诊大厅的顶部做了百叶窗处理,在利用自然光照明的前提下,又增加了美感。廊檐处的铁艺,玉兰花代表了上海,十字象征医院,镂空的“1”字则是第一人民医院的醒目标志,处处蕴藏匠心、细心、用心。
市一医院的改扩建工程颇为瞩目,为其他市区医院的“开疆拓域”提供了良好的现实范本。这不,由申康医疗系统组织的多家医院主要负责人,就来造访观摩过的多次。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达了共鸣,绝大多数大型医院均分布于城市中心核心地带,交通复杂,医院内部停车困难,周边城市构成建筑密集庞杂,与此同时,中心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成片建造可能性几乎为零,在既有医院内部进行的改扩建,逆作法能够充分优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开发地下空间,无疑是一项明智之举。
“看不见”的工程支撑城市运行动脉
逆作法在上海的“业绩”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在地铁一号线陕西南路站的施工中引进、消化并成功运用。当时,在上海这样的软土地基上采用此项施工技术,在国内没有先例。近30年来,二建集团始终作为国内逆作法技术的引领者和推广者,从引进、消化,到运用、推广,形成了逆作法上下同步施工技术,地下空间逆作法开发多维跃层施工技术,激光测斜、监控以及液压自动调垂系统施工技术,逆作自动降模技术,逆作法无排无吊自承式结构体系施工技术,基于结构预制的地下空间逆作法施工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同时,主编着国家和地方的逆作法施工规范,并拥有国内逆作法领域50%以上的专利数量,成为上海建筑工程逆作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被建设部授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服务咨询单位,成为业内公认的逆作法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