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朱洪斌:爱琢磨的电气设备顶级“验血师”

2017-09-23 20:46:5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70多厘米厚的笔记本和上万份试验数据,朱洪斌渐渐由门外汉变为行家里手,成为技师、高级技师,其领衔的油气试验项目得到不断完善。2003年,实验室实现了电力用油、气常规分析项目的全覆盖。2004年,他主持申报的19个检测项目全部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

爱“偷懒” 创新也会上瘾

谈起同朱洪斌,同事们都说朱工喜欢“偷懒”,爱琢磨。朱洪斌开玩笑说:“创新像小朋友打游戏一样会上瘾,不琢磨点事我睡不着觉。”他的搭档余翔认为,朱洪斌的“偷懒”其实是一种创新,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打破常规,形成新标准,比老标准更加提高效率。

2014年,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建设拉开序幕,国网江苏电力承担1000千伏南京和泰州两个变电站的设备监造、现场试验、验收启动和运行维护技术支撑工作,面临大量的六氟化硫新气验收任务。朱洪斌主持研制的“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现场快速评价系统”,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6项检测指标的仪器化、一体化分析,将单一样品的检测时间由18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杜绝了气体由现场运回实验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以往,检测试验必须使用运输危险品的专用车辆将装有六氟化硫气体的钢瓶运回实验室进行检测。那时,酸度、矿物油含量等3项指标的检测并没有自动化仪器,只能像在化学课上做实验那样进行人工操作和分析。每瓶气体的分析时长在18个小时以上,还不包括来回运输的时间。

朱洪斌表示,目前,该装置已取得3项国家专利,还有4项到5项专利待授权。“装置也步入第三代了。第二代装置减重8公斤,便于携带;第三代,按照新的标准要求,增加了两项检测指标。” 同时,由朱洪斌及同事主导的现场检测的电力行业标准,初稿已经出来了。

在进行六氟化硫气体酸度检测模块研制时,气体中酸性物质含量极其微小,现有传感器的灵敏度均不足以识别溶液微弱的酸碱度变化。项目组成员几经探讨却没有进展。朱洪斌不愿放弃,经过数月的苦思冥想,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溯源酸碱检测的对数曲线原理。他巧妙设计仪器工作流程,最终实现了对溶液中微量酸性物质的敏锐捕捉。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