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仍存在,项目评估繁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用地难,金融部门‘行业恐贷、员工恐贷’,社会征信系统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企业所需的配套服务尚待优化。”省政协委员姚锦城说。
土地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能否科学布局,事关投资营商环境的优劣。“建议在坚守土地‘红线’的前提下,科学用好土地支持政策,在科学布局用地指标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各类经济投资项目用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并引入市场机制盘活所有闲置土地。”省政协委员王亦如是建议。
委员们的发声,连着投资者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
“省政协委员的监督性建议是我们改进工作的契机,我们根据这些建议完善了服务体系,强化了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省中小企业局负责人李东洪回应说。
截至目前,省中小企业局在采纳省政协委员建言的基础上,创新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1个,致力引领示范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融资、技术、培训、创业等公共服务;先后组织125户中小微企业、300余种“专精新特”产品,免费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第九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并进行了产品推介和组织项目对接。
“政协智慧”得到吸纳
山西省政协委员陈立雄认为,在营商环境方面,山西要补的课很多,建立良好的政商关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优化营商环境,需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干部有担当、企业搞创新、市场增活力的氛围。”省政协委员王永平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及有关制度,厘清政策与法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厘清政府职能边界,划定企业经营边界,明晰干部与商人的行为底线;进一步构建政府提升服务、企业成长盈利、群众提升就业面、经济健康发展的营商环境。
省政协的一揽子民主监督性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重视。近日,山西省在吸纳政协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方案针对项目落地难、实体经济融资难、企业经营难、群众办事难等突出问题,开展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扩大就业率、入企服务常态化、减证便民等9个专项行动,致力创新体制、机制,提质管理服务。
2017年上半年,山西GDP同比增长6.9%,经济发展由“疲”转“兴”,投资营商及市场环境正在回暖。而这其中,“政协智慧”不可小觑。(本报记者 潘 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