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两岸开放民间交流。50岁的庄灵次年独自背着相机回到父亲魂牵梦萦的北京,算是替父还愿。第一次参观北京故宫,第一次到父亲当年的办公室,第一次回父母生活的旧居三槐堂……庄灵回忆说,儿时听来的北京记忆走进了现实。“终于替父亲回到了求学、工作、成家的地方,心里五味杂陈”。
从那时起,庄灵几乎每年都回大陆,跋山涉水,找寻家人随故宫文物南迁的记忆,也拍摄两岸人文风物。他参加了许多两岸摄影家创作、联展。从名山大川到城乡变迁,都被他一一收进镜头中。2010年,庄灵还随两岸故宫重走文物南迁路考察团,再度找寻记忆。
庄灵好几次回到出生地贵州,到安顺探访曾经收藏故宫文物的华严洞,“总想回去看看,也希望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两岸隔绝让父母一生不能再回故土、遗憾终老,庄灵说,“两岸从分隔到聚合,百姓重新团聚,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两岸交流不能走回头路”。
两岸开放交流如今已三十载。庄灵希望台湾当局不要迟滞交流。教科书改编、“去中国化”是偏窄的少数人的看法,不符合中华文化的发展主流。“台湾应该将眼光放远,心胸放大”。
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两岸已有许多相互启发、合作的成功案例。庄灵认为,创新能够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两岸现在出现政治僵局,文化艺术更应发挥作用,为和平发展贡献心力。他希望,台湾青年不要忘了中华民族文脉根基,多去大陆看看,与大陆青年交朋友,真正了解历史,找到自己的位置。
2016年,庄灵在台北参与策划“百年回眸——故宫禁城及文物播迁影像特展”,通过400余幅历史影像展现百年前的紫禁城及文物播迁实录。“要让人们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不是在台湾凭空长出来的”。他计划着,今后还要为那段历史做更多的事。中新社记者 李欣 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