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守望,为了这片净土——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纪实

2017-08-23 21:08:0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第一次来可可西里时,看到沿着路边徒步捡拾垃圾的牧民,内心很震撼。”游客牛浩说,这里是足以让每个外来人都心生触动的生态教育课堂。

布周说,越来越多的游客也选择紧紧攥住手中的垃圾袋,不愿辜负眼前的美景。

穿越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分布着8座绿色驿站,大部分骑行、自驾的游客自觉来此丢弃垃圾,不少人还主动在驿站当起了志愿者。

来自北京的生态志愿者冯启芳说:“很多人发自内心地热爱可可西里,愿意为这里做一点自己微小的贡献。”

聚流成川。各方力量汇集在可可西里,共建、共享、共同守护这片美丽荒野。他们身体力行,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付诸实践。

申遗成功后,可可西里获得新的机遇,她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生态理念和绿色形象。

知名度更大了,可可西里生态被破坏的风险是不是更高?

“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可可西里能安享其成。”布周说,世界遗产地每年都要接受动态考核,必须在机制、科研、管理等方面达到极严格的世界标准,始终完好保存自然风貌。

巡山队员们坐进课堂、捧起书本,开始学习野生动植物分类、生态本底调查等基础知识。“未来,我们既要当好可可西里的守护者,也要做好当地的生态观察员和宣讲员。”龙周才加说。

“在不断理顺完善机制的基础上,可可西里还将努力强化区内的科研支撑。”李晓南说,目前,中科院、清华大学及青海省政府正筹划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有望为包括可可西里在内的自然保护地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培养专业人才。

今年,可可西里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及大数据分析系统也进入筹建阶段,未来所有卫星和野外调查数据将在这里汇总,向相关研究机构开放。

李晓南说,“拿拳头保护生态”的模式将成为历史,当地将在生态教育、生态科研等领域发挥更多作用。

“我们正努力将可可西里打造成展示美丽中国的窗口。”他说。

从这个窗口,人们将看到什么?

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的共同家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壮美前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篇章。(记者毛磊、高敬、陈凯、张涛、李琳海、李亚光)

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守望可可西里——写在可可西里成功申遗之际

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相关报道:

    关闭